巴彦生态农业观光园。
张士强 李红岩 高梓桐
本报记者 罗彦坤文/摄
盛夏时节,冰城黑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望无际的平畴沃野上,万亩稻菽升起青纱帐,绘就丰收景,为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哈尔滨力量。
又一年粮食生产关键期,哈尔滨市牢记嘱托,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五良”融合,持续提升现代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推进“四个农业”建设,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扛稳责任、砥砺奋进,从农业大市朝着农业强市目标坚实迈进。
推行格田化改造
建好用好高标准农田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中国人每9碗粮就有1碗出自黑龙江,其中六分之一产自哈尔滨。2024年,哈尔滨市产粮250.2亿斤,实现了“二十一连丰”,较上年增加8.75%,关键变量就来自高标准农田。按照规划,2025年,哈尔滨市将有过半数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奠定了坚实基础。
哈尔滨通过格田化改造、“小池改大池”,让高标准农田迈向更高水平,在黑土地上筑起一座座“大粮仓”。
入夏以后,巴彦县松花江乡的一块高标准农田上,一幅占地2000亩的巨幅稻田画展露芳容,观景平台、健康步道、景观小品……构筑起当地有名的农文旅融合观光“打卡地”。这里是哈尔滨较早实施“小池改大池”的试点,千亩农田被划分成一个个20亩大小的“方格”,管水控肥效率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提高了一大截儿。这里的高标准农田已发挥更大效能,君阳瑞利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这片稻田出名了,‘稻花香7号’优质大米也跟着一路畅销。目前,全国各地都有订单,根本不愁卖!”
在木兰县松花江大桥下桥处,一幅占地500亩的稻田画格外醒目,观光农业、稻作文化、红色旅游、电商直播等元素同框,铺展出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今年年初,木兰县将“特色农产品直播项目”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项目交由木兰县国硕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联合返乡电商团队“丽丽一家人”共同建设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