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手术有了精准“3D导航图”
创始人
2025-07-06 07:31:06
0

转自:河北日报

脑科手术有了精准“3D导航图”

□本报记者 焦磊

6月30日,故城县医院放射科影像室,副院长兼磁共振室主任姜洪新紧盯电脑屏幕,随着鼠标不断点击,一张大脑核磁影像瞬间动了起来——红、蓝、黄等各色线条交织、缠绕、伸展,构成一幅三维图画。

“这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就是大脑内的神经纤维束。”姜洪新打了个比方:大脑就像一座巨大的森林,每根神经纤维束就是树木的“枝条”。过去,这些“枝条”被层层掩盖,没人看得清。医生面对脑科手术,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及神经。“这就像在没有地图的茂密森林里探险,风险重重。”他说。

在县医院大力支持下,姜洪新开始了为大脑神经纤维束“画像”的探索。大脑神经纤维束错综复杂,研究过程充满挑战。历时九年,姜洪新团队从海量的影像数据中,创新应用DT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成功将大脑内密如蛛网的神经网络,以全彩动态形式精准呈现。

“黄色代表纵向神经纤维束,紫色则是连接两侧大脑最大的一条神经纤维束……”姜洪新指着屏幕中刚刚绘制完成的彩色图像说,他们将每一条神经纤维束标记成不同颜色,方便观察。

如今,姜洪新团队不仅建立了覆盖从早产儿到百岁老人全年龄段的大脑神经纤维束图库,还发现了8条全新“神经路线”,且完成命名并纳入国际脑图谱研究,这个重要发现填补了国际脑科学空白。

“有了这项技术,就像给脑科手术配备了精准的‘3D导航图’。”姜洪新介绍,6月初,一位来自天津的脑肿瘤患者,因为肿瘤位置复杂,靠近重要神经区域,手术风险极高。他们为其进行了神经纤维束画像,精准避开“雷区”,成功切除肿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目前,他们已为3000余例脑科手术护航。临床验证显示,该技术使手术团队对神经位置的判断误差缩小至0.5毫米以内,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方案降低41%。

除了为手术“导航”,这项技术在疾病早筛上也大显身手。姜洪新团队构建“功能磁共振成像+多模态AI算法”评估体系,3分钟就能输出三维诊断报告,病灶识别准确率达92.3%。

“就像果农发现树叶上微小的黄斑点,能提前预警病虫害一样。”姜洪新解释,他们通过追踪人脑中神经纤维束极其细微的结构变化,构建阿尔茨海默病预警模型,把干预窗口提前,让患者有了更早治疗机会。

目前,故城县医院与北京宣武医院、天津环湖医院等全国39家院校、医院、科研机构开展协作,组建DTI专科联盟。同时,搭建了脑健康数据云平台,建立“县级医院—三甲医院”脑科疾病联合诊疗通道,使基层脑科疾病诊断准确率提升60%。

前不久,在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的健康大数据应用技术赛道决赛中,故城县医院的“功能磁共振及AI脑影像技术”项目斩获三等奖,并入选全国十大典型创新应用场景。

“目前,我们正在推动DTI技术与远程诊疗、AI辅助诊断的深度融合。”姜洪新说,他们将深化区域医疗协作,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补市补叠加 上海上半年以旧换... 入夏以来,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推动下,上海补贴商品市场保持旺销态势。特别是连日高温,空调销量大...
浙江省防指调整防台风应急响应为... 记者从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了解到,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台风级)7月6日16时中心位于台湾高...
兰合铁路西固隧道有新消息! 兰合铁路西固隧道1至2号斜井左线贯通记者从兰州市交通运输委了解到,近日,兰合铁路控制性工程——西固隧...
河南总工会发文:极端天气时,这... 来源:河南日报 我国正经历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 据@中国天气 消息,7月6日,高温天气仍然非常凶猛...
应对台风“丹娜丝”,7日福建部... 【应对台风“丹娜丝”,7日#福建部分旅客列车停运#】#台风丹娜丝临近福建部分旅客列车停运# 随着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