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南茂林 通讯员刘杨 张佳丽)“我们现在能够应用动态监管模式准确掌握辖区内高龄老人的相关情况,确保高龄津贴不漏发、不超发。”近日,甘肃省陇西县检察院检察官来到相关行政部门回访,该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高龄津贴是一项针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政策。今年3月,陇西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辖区存在老年人已经离世但仍向其发放高龄津贴的现象,造成国有财产流失。
随后,陇西县检察院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从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调取高龄津贴发放、死亡人员户籍注销等数据2万余条,并应用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上架的“死亡人员违规领取高龄津贴大数据监督模型”,筛选出疑似违规发放高龄津贴的线索380余条。
通过到乡镇走访、调取银行账户流水等方式,陇西县检察院检察官逐一核查线索,发现全县16个乡镇的350余名死亡人员存在违规领取高龄津贴的情形,涉及金额2.85万元。
今年4月,陇西县检察院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及各乡镇代表参加。
听证会上,与会人员深刻剖析了高龄津贴发放对象信息核查疏漏、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大核查力度、规范管理制度、加强沟通协作等建议。经充分交流讨论,该院决定向民政部门和4个乡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建议民政部门依法履职,全面核查辖区高龄津贴发放情况,追缴违规发放资金,并加强动态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收到检察建议后,民政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合乡镇开展高龄津贴发放专项核查,共发现421人违规领取高龄津贴,并将违规发放的高龄津贴全部追缴后上缴国库。
为了从根源上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今年6月,陇西县检察院与公安、民政、社保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构建“按月筛查+季度复核”的动态监管模式,准确掌握辖区内高龄老人相关情况,让高龄津贴这项惠民政策能够精准惠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
上一篇:听故事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