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唐海兵
时下,走入“中国玉米之乡”绥化市青冈县,黑黝黝的田地里,玉米正在阳光的滋养下茁壮生长,又糯又甜的鲜食玉米将陆续上市;
东北最大的狮头鹅核心群体在富锦市崛起,养殖企业注册了品牌,开发出卤味、鹅肉丸、鹅绒等衍生产品,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条;
而在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又变身辅酶Q10、维生素C、维生素B_12、淀粉糖、丝氨酸等产品走出国门……
亦工亦农、连接城乡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力量。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各县域正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特色发展路径,在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多点开花,全力推动区域发展迈向新高度,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聚链成群:特色产业增优势
青冈县位于北纬46.6°,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和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上,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为鲜食玉米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近年来,青冈县把鲜食玉米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全县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17万亩,年产鲜食玉米4亿穗,加工企业发展到27家,年产值6.5亿元以上。鲜食玉米已成为青冈县产业地标的金字招牌。
青冈县的鲜食玉米产业,是绥化市打造县域经济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阵地之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绥化市围绕玉米、水稻、大豆、肉类、乳品5大重点产业和鲜食玉米等8个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产业集群。在玉米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建设中,青冈等6个产业园区拔地而起,新和成等10户龙头企业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全市玉米加工能力达1165万吨,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不仅如此,由绥化市牵头申报的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和黑龙江省玉米产业集群成功获批,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相距不远的海伦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同样如火如荼。他们立足松嫩平原富硒土壤带核心区的先天优势,打造了大豆、玉米、鹅绒三大特色产业链。
在大豆产业链方面,依托中国优质大豆之乡的美誉,构建了从有机豆油、液态豆浆到分离蛋白的全产业链,年加工能力达38万吨,全力向全国大豆加工示范区、百亿级大豆产业迈进;
玉米产业链上,借助中国高淀粉玉米之乡的资源,推进燃料乙醇、纤维素乙醇、发酵饲料等加工转化,实现了从玉米籽粒、秸秆到下游产品的全产业链发展,年加工能力超百万吨,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发展到20户,年加工6亿穗,成为全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鹅绒产业链中,凭借中国籽鹅之乡的优势,构建了涵盖大鹅养殖、鹅绒加工、羽绒服生产的完整产业链,该县三特品牌羽绒服与特步、迪桑特、阿迪达斯等达成合作意向,年加工能力超 100万件。
科技赋能:新赛道上显实力
走进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空气中弥漫着玉米甘甜,玉米制成的液体糖正经由银白色金属管道,缓缓注入无菌发酵罐中。
据了解,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先后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其生产的辅酶Q10、维生素C、维生素B_12、淀粉糖、丝氨酸等产品均为行业领先,其中维生素C和辅酶Q10销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绥化市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2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促成产学研合作27项。2023年以来,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6个,资金1953万元。实施技改项目222个,完成投资58.6亿元。建设省级数字化车间26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3户。其中,新和成建成全省首个生物发酵领域智能工厂,填补了国际生物发酵法生产维生素B5空白;星湖科技腺苷生产技术世界领先;国投生物研发出国内首台纤维素燃料乙醇装置。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为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创新驱动方面,海伦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与华中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应用17项国内、国际领先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户、专精特新企业3户。注重生产智能化,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新上38台(套)国内、国际领先生产设备,新认定省级数字化车间2户、数字化标杆企业1户。聚焦绿色循环发展,纤维素乙醇、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年加工秸秆60万吨,新认定国家级绿色工厂2户,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打响品牌:地标产品闯天下
在宝清县地理标志产品展示厅里,“宝清大白板”“宝清红小豆”“宝清苹果”“宝清大米”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琳琅满目。据了解,宝清县正积极申报“宝清糯玉米”“宝清白鲜皮”等地理标志产品,力争2025年全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数突破10个。近年来,宝清县将白瓜籽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依托“宝清大白板”地理标志品牌,建立了“宝清·中国白瓜籽交易大市场”。2024年,宝清县白瓜籽交易额达13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7000万美元,带动劳动力就业1200余人。
走入富锦市,不仅“富锦大米”家喻户晓,“富锦狮头鹅”的名气也越来越响。“富锦狮头鹅”凭借其独特品质获批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如今,富锦市狮头鹅产业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东北最大的狮头鹅核心群体在此崛起,商品鹅存栏近5万只、种鹅8000余只,养殖企业注册“粮都华鹅”“辛帅冠羽”等品牌,开发出卤味、鹅肉丸、鹅绒等衍生产品,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亚冬会期间,“富锦狮头鹅”作为富锦市特色农产品登上国际舞台,独特魅力尽显,成为备受瞩目的“黑土珍馐”。
行走在黑土地上,县域经济的发展图谱愈发清晰,绥化玉米书写“变形记”、海伦大豆上演“科技秀”、宝清白瓜籽扬帆出海、富锦的狮头鹅引颈高歌……这些故事背后,是黑龙江实施“产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的缩影,一个个北国小城正用“特而强、精而美”的发展逻辑,书写着新时代县域经济的发展新篇。
上一篇:访企拓岗搭桥 科技小院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