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改革报
三环集团凭借陶瓷外观件产品温润如玉的手感、晶莹剔透的观感以及优秀耐用的物理性能,成为主流智能终端的核心供应商。 本报记者 安 宁 摄
□ 本报记者 田新元 安 宁 王军善
广东潮州因制造业而立、因制造业而兴,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已有1300多年陶瓷生产历史,陶瓷产业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传统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记者近日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团来到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环集团”),近距离感受这家公司半个世纪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潮州三环集团坚持聚焦主业、创新为本,不断推陈出新,将传统陶瓷做成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功能陶瓷、电子陶瓷和新能源陶瓷,做到了“点瓷成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传统陶瓷变身“电子工业大米”
“有电路板的地方基本都有MLCC的身影,一部手机就有1000多个。”走进三环集团展厅,工作人员介绍,MLCC是指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被称为“电子工业大米”,是全球产量最高、市场规模最大、增长潜力巨大的被动元件,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
“随着电子产品功能越来越强、体积却越来越小,对容量需求则越来越高。”三环集团MLCC事业部副总经理冯晓鹏介绍,以往5微米厚度的介质层已难以满足高端产品需求,而要在相同体积下提升容量,关键就在于把陶瓷介质层做得更薄、增加堆叠层数。
三环集团将MLCC作为研发攻关的重点,组织几百个工程师夜以继日攻克技术难关,最终在高容量、小尺寸两个技术发展方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用3年时间实现从原来5微米介质层膜厚技术到1微米的突破,已经能够覆盖90%产品规格的国产化,有力地促进国内高端电子元件产业链的发展完善。
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不久,三环集团发布了2024年年报,业绩表现亮眼。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3.75亿元,同比增长28.78%;归属净利润21.90亿元,同比增长38.55%;扣非净利润19.32亿元,同比增长58.22%。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MLCC产品上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逐步攻克了MLCC生产的关键技术,推出了车规、工规、消规、移动终端等多元化系列产品,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冯晓鹏表示,三环集团凭借高端MLCC技术,已顺利进入AI服务器、高端车载电子、通信基站等高门槛市场。
科技赋能,给传统陶瓷插上翅膀。三环集团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将传统陶瓷变为的高端电子元器件,不仅遍布于家用电器、数码设备、智能手机等工业产品之中,还能“上天入海”,在生物医疗、半导体、芯片封装等高科技领域广泛应用。
三环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邱基华表示,因为自主创新,企业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将传统陶瓷做成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功能陶瓷、电子陶瓷和新能源陶瓷,不断提质发展,保持若干主营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打造首个300千瓦SOFC示范项目
今年1月,三环集团携手深圳市燃气集团共同建设的光明区人民医院东院区300千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示范项目正式投产,这是全国首个300千瓦SOFC商业化推广示范项目,也是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重大装备首台套”产品的推广应用,平均发电效率高达64.4%,预计全年发电量可达230万千瓦时,每年可实现减碳约320吨。
“陶瓷燃料电池是全球发电效率最高的技术,是对当下无法保持稳定发电过程的模式补充。”邱基华介绍,通过陶瓷燃料电池发电,可大幅度提高发电效率,比传统燃机节约28%能耗,同时可降低52%碳排放。
该项目由6台发电输出功率50千瓦的发电单元组成,可为医院提供稳定的电力。SOFC技术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发电技术,利用电化学反应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具有发电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强等特点。2024年,SOFC技术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印发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
自2004年起,三环集团专注于SOFC/SOEC的创新与产研一体化发展,不断攻克各个节点难题。经过20多年的持续投入与技术攻关,三环集团现已成为全球SOFC/SOEC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之一,掌握从单电池、电堆到系统的SOFC/SOEC全技术链条研发及量产能力,拥有50余项核心发明专利,率先推出国内首台35千瓦和50千瓦大功率SOFC发电系统,并牵头承担“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致力于为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提供安全、可靠的新能源技术替代支持。
形成新技术研究转化再创新机制
“量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调研一代”——这是三环引以为傲的创新驱动循环。企业的研发投入逐年递增,2019年~2024年,三环集团研发投入从1.77亿元上升为5.83亿元,同比高速增长。公司在多地建立研究院,配备先进测试分析仪器和试验设备,专注于新材料、新产品、模具及夹具的研究与创新,形成了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再创新的机制。
三环集团充分发挥潮州在陶瓷产业的传统优势,聚焦“材料”基因,以“材料+结构+功能”为发展方向,产品覆盖电子、新能源、通信、半导体、移动智能终端等众多应用领域。其中,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片式电阻用氧化铝陶瓷基板、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等产品产销量均居全球前列,多项产品先后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
“企业现在多款产品产销量均居全球前列,包括光通信用陶瓷插芯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片式电阻用氧化铝陶瓷基板占全球市场份额超60%,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填补国内行业空白,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三环集团副总裁刘德信自豪地说。
近年来,基于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三环集团主攻“卡脖子”关键技术,成为三环集团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准则,也为企业发展、产业升级打造了强劲的发展引擎。
“大湾区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产业链配套齐全,比如做MLCC产品,上游需要有装备支持,这在大湾区就可以找到,下游客户也在大湾区,市场反馈信息加快,这样的良性循环推动企业开发产品速度,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刘德信表示。
技术进步离不开人才。一直以来,该公司坚持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推动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三环集团拥有2000余名以博士、硕士为主的技术研发团队,同时聘请7名两院院士及多位学科专家组成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不断开展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承担并完成多个国家、省级重点科研项目。
三环集团是潮州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缩影。潮州市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打造“3+3+2”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亮点频现,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用舞台复刻百年光影 展现喜剧魅力
下一篇:多彩演出展现不同艺术魅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