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吴婧涵 报道组 葛锦熙 通讯员 朱珊) 7月2日,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的一处西瓜基地,00后常山小伙郑浩文抹去额上的汗珠,他的身后停着一辆满载西瓜的货车。“这批瓜将送往山姆会员超市等大型商超,每个售价几十元。”他说。
“全国西瓜看江苏,江苏西瓜看盐城”,盐城西瓜品种丰富,有甘美4K、美都等。五年前,19岁的郑浩文随父母来到这里种瓜,如今已能独当一面。在成功卖出今年的首批瓜后,郑浩文感到自豪:第一车售出1.3万公斤,收入近6万元。
目前,常山瓜农在盐城经营的西瓜基地达1500余亩,种植户有近三十户,年产量高达600万公斤,产值达2400万元。2010年就来此地种瓜的常山人江土木种了60亩西瓜,年产量达20万公斤,产值超百万元。他说:“盐城土地肥沃、温差适宜,再配上老家学的技术,产量自然高。”
主营甘美4K西瓜的海南站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在盐城创业的常山瓜农合作已久,今年是他们来此收瓜的第五年。该公司盐城产区总代办员万洋说:“常山人种瓜专业,种出来的西瓜品质好、糖度高。我每年要向他们收购50万公斤西瓜。”
7月4日,在常山东案乡田蓬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雨章用手机智能调控智慧方舱育苗中心。方舱内,多层立体架上摆放着蜜童、8424、美芯2号等品种的西瓜苗,它们在精准调控的光照、水肥条件下茁壮生长。郑雨章介绍,这个方舱一次能育苗5万株,每月育苗可达15万株。育苗中心实现了远程管理、无须值守,不仅为本地种植户解决了购苗难的问题,多余的苗还能销往江西弋阳等地。
田蓬村还利用产业链优势放大甜蜜产业的效益。在田蓬村研学基地,孩子们可以体验西瓜的播种、育苗、采摘的乐趣,村庄还开发出“阳台西瓜苗”等文创产品。
近年来,常山在西瓜种植技术上不断创新,通过引进立架栽培、嫁接苗等新技术,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嫁接技术使瓜苗抗性倍增,相比传统模式亩产可以提高20%以上。”常山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玉猛说。另外,通过与宁波农科院合作,常山引进了18个品种试种,其中美芯2号、兰芯等因口感佳、适应性强成为精品代表。2024年,常山县西瓜播种面积达4892亩,总产量达1.45万吨,成为全县助农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
如今,常山西瓜产业以“在外拓市场、本地推创新、品牌布全域”的路径扩张版图,从本土核心区到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千亩跨省基地,80位常山瓜农带着家乡的栽培技艺走向全国各地,使常山西瓜以“地瓜经济”模式蓬勃生长。
上一篇:激发“蓝色未来”新引擎
下一篇:赞助苏超烧烤店称烧烤是南京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