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跑→并跑→领跑!中国高铁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创始人
2025-07-05 20:21:40
0

“这趟车最高时速350公里,一秒差不多100米,接近飞机起飞时的速度了。”7月3日清早,张先生带着放暑假的孩子登上北京朝阳开往丹东的G963次复兴号列车,“不到4个小时就到站了,旅行说走就走,挺方便的!”

7月1日起,京哈高铁京沈段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丹东首次开行进京始发终到标杆列车,两地间最快旅时压缩60多分钟。目前,复兴号已在京沪高铁、京津城际铁路、京张高铁、成渝高铁、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杭长段等多条线路实现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贴地飞行”。

轮轨之上,复兴号与风竞速、领跑全球,重塑时空的超级速度深刻改变亿万国人的出行。在这背后,蕴藏着中国高铁蓬勃发展的创新密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中国高铁探索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特色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有力印证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铁路人的技术底气能力。中国已构建起完备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覆盖勘察设计、工程建造、高速列车、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保障、智能高铁等各方面,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铁成为“中国速度”的代名词、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缩影。

“中国速度”何以屡创新高

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将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的“大国重器”

京沪间1300余公里,复兴号标杆车最快只需4小时18分可达;岭南荔枝搭乘复兴号到武汉,实现“朝发午至”跨区域配送……这幅“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现实画面,为技术造福生活写下有力注脚。

科学探索,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回望来路,“中国速度”的奋进征程历历在目。

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短短几年工夫,中国铁路人大力推进高速铁路技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CRH系列动车组国产化制造。列车不断攀高的运行时速,让快速发展的中国看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3年,一场新的科技远征拉开大幕!

为实现动车组产品简统化,组织上百场会议,研究上千条设计需求,对86项零部件进行统型设计;群策群力、自主研发,突破牵引、制动、网络等核心控制和车轮、车轴、齿轮箱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列车运用考核延续1年多时间,累计运行约61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跑了15圈……

2017年6月25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从时速160公里到350公里,从“超级长”到“超抗冻”,从“自动驾驶”到“全列供氧”……复兴号不仅家族体系日渐壮大,而且触达范围持续拓展,已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2024年6月,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摘取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崇高的褒奖,也是无言的鞭策,激励着铁路科技工作者再攀高峰、再立新功。

向时速400公里商业运营技术“无人区”进军!早在2021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就启动了“CR450科技创新工程”,组织研发试验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和高铁基础设施成套技术。

2024年底,捷报传来,CR450动车组样车下线。该车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制动距离等主要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已陆续在试验中心、新建线路开展试验。

前路可期,“世界最快高铁列车”正加速驶来。

“中国速度”背后的科技力量

从建设到运维,先进技术装备应用贯穿全流程全链条,守护保障中国高铁行稳致远

今日之中国,不只列车越跑越快,高铁基建技术和速度同样令全球惊叹。

在福厦高铁,“昆仑号”运架一体机仅用218天就顺利完成湄洲湾跨海大桥298孔40米高铁箱梁架设任务,施工速度比传统架桥设备提升25%左右。

在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配备新型自动导向装置的BLCP500型本邻两线长轨铺设机组“左右开弓”,实现单线运输双线铺轨,创18小时铺设17.5公里钢轨的国内高铁铺轨纪录。

在深江高铁,“深江1号”盾构机掘进穿过珠江口隧道13种地层、5种复合地质,抵达水面下106米处,创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海底掘进最深纪录。

……

从建设到运维,从通道快速延展到路网安全运营,从“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到“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放眼望去,处处都有自主化、智能化技术装备的身影。

工程建造方面,拥有世界上最全面的桥梁设计建造技术和现代化的施工装备,攻克城市区大直径盾构隧道、挤压性围岩隧道修建技术难关,研发了高铁钢轨、大号码道岔等轨道关键设备,掌握了铁路大型客站设计建造技术,建立了完整的铁路建筑信息模型标准体系。

列车运行控制方面,成功研发并投入运用适用于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线路的CTCS-2级列控系统、适用于时速250公里至350公里线路的国产化和自主化CTCS-3级列控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牵引供电方面,成功研制高铁接触导线及与之配套的接触网部件,构建了适应特殊条件的大张力接触网系统和供电系统,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铁供电调度控制系统,建立了中国标准接触网技术装备体系。

运营管理方面,构建起三级高铁调度指挥体系,掌握了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铁列车运行计划编制和动车组运用综合调度技术,破解了不同动车组编组、不同速度、不同距离、跨线运行等运输组织难题。

风险防控方面,构建了“感应—响应—验证—反馈—动态优化”链条,研发应用了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供电检测监测系统、动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等,全方位保障高铁运输安全。

智能高铁方面,在世界上首次构建了智能高铁技术体系。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

中国高铁连接过去和未来,自主创新的步伐铿锵有力、热潮奔涌不息,不断巩固扩大领跑优势。

“中国速度”持续惠及世界

从国内到国际,中国高铁技术装备稳步走出去,发展成果造福更多国家和民众

南洋爪哇,树木葱茏。印有“Whoosh”标识的高速列车风驰电掣穿行其间,车厢内人来人往,自在谈天说地、乐赏窗外美景。自2023年10月17日正式开通运营至今,雅万高铁已累计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

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第一单,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借鉴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先进成熟技术,研发应用了适应印尼运行环境和线路条件、融合印尼本土文化的高速动车组。

这一动车组被印尼人民亲切地称为“Whoosh”,原意为高速列车呼啸而过的声音,在印尼语中是“节省时间”“优化运行”“可靠系统”首字母的缩写,形象地诠释出中国高铁的优势所在。

“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中国高铁,改变着中国,也给世界带来机遇,为世界高铁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看塞尔维亚,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对接,拥有“中国血统”的接触网、牵引变电、通信信号、列控系统等技术装备服务匈塞铁路贝诺段安全高效运营,中国自主化的通信信号系统和中国产钢轨、道岔等批量应用于匈塞铁路诺苏段,中国研制的匈塞铁路高速动车组亮相。

看老挝,第五组“澜沧号”CR200J型动车组列车顺利抵达,将有效提升中老铁路运输保障能力,缓解当地旅游旺季及节假日期间的客流压力。“澜沧号”动车组基于中国复兴号动车组技术平台,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线路条件和本土文化为老挝量身打造。

看客票系统,已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核心组成部分。依托中国铁路12306这一全球访问量最高、售票量最大、渠道最丰富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票务交易平台积累的经验,适应海外多币种支付、精准选座等需求,改造推出客票系统“老挝版”“印尼版”等,给所在国民众带来全新购票体验。

看高铁国际标准,中国已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制定者和主导者。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路累计主持参与UIC、ISO和IEC国际标准制定修订项目300余项,UIC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均由中国铁路主持制定。

……

一部高铁发展史,一部自主创新史。实践一再证明:创新,正是“中国速度”红利恒久释放的不竭源泉。

科学无止境,创新不停歇。浩浩神州大地,中国高铁创新故事还在精彩续写……

文字:王召杰

图片:柴娜 刘家豪 任卫云 罗一童 胡志强等

编辑:齐美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老年不宜长期服用的6类药,可...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药物因为其疗效好、适用于多种疾病,所以被人们频繁使用。但是,是药三分毒,我们的免疫...
北京朝阳发布2025元宇宙标杆...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7月4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AIGC与元宇宙融合发展论坛举办,2025朝...
内蒙古首家进口铜精矿口岸目的地... 转自:草原云7月5日,一列满载1542吨进口铜精矿的铁路货运列车运抵包头保税物流中心(B型),该批铜...
江苏淮安:何以枢纽,“耦合之功... 610年前的7月5日,清江浦开埠,奠定了江苏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枢纽地位。去年,淮安市以人大...
突发!杭州东站有人卧轨,进站列... 转自:天津日报7月5日傍晚开始,不少关于杭州东站G7545次列车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消息指向有人卧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