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多一度丨老人被螃蟹刺伤不幸离世 “隐匿杀手”创伤弧菌有多可怕?
创始人
2025-07-05 18:00:21
0

近日,关于浙江一老人因处理蝤蛑感染创伤弧菌,经过9天时间抢救仍不幸离世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夏季进入活跃期的创伤弧菌究竟是什么?哪些人要格外小心?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避免感染?一文速览。

创伤弧菌的“肇事”案例并非个例

据温州都市报7月2日报道,浙江乐清一位老人因处理蝤蛑(注:当地人对青蟹的特别称呼)感染“食人肉菌”,从手肿痛到多器官衰竭仅用23小时,9天后去世。

上月,该老人在家处理蝤蛑时,左手被蟹腿刺破一个小口,他像往常一样贴了张创可贴了事。之后,手部伤口有些肿胀,但他也没有到医院就诊。谁也没料到,这个米粒大的伤口竟成了“致命通道”——23小时后,他的左手臂已红肿发烫,皮肤绷得像鼓面,还渗出脓液。家人赶紧将其送医,但此时危险已悄悄蔓延——验血显示肌酐飙升(提示肾功能受损),医生高度怀疑创伤弧菌感染,紧急送进ICU。

然而,病情进展快得超出想象:入科1小时,老人左上肢出现“坏死性筋膜炎”(皮下组织和筋膜快速腐烂),局部发黑、流脓。不到24小时,他陷入休克,呼吸急促、血压骤降。尽管医生紧急手术清创、截肢,又用上呼吸机和血液透析,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生命。“从受伤到离世,仅9天。”参与抢救的医生叹息。

无独有偶,据“广医二院”微信公众号7月4日消息,近日,广州一女子清洗黔鱼时,被一根不起眼的鱼刺刺中了右手虎口。次日出现寒战、高热、肢体红肿蔓延等症状,一度面临截肢风险。经血培养明确为创伤弧菌感染。幸运的是因诊断及治疗及时,避免了截肢风险,目前已治愈康复出院。

图/“广医二院”微信公众号

去年4月,“2岁幼童感染创伤弧菌面临截肢”话题登上热搜。广东珠海的2岁男孩和奶奶去菜市场时接触了鱼,随后感染创伤弧菌,医生称男孩右脚将有可能被截肢。5月29日,男童足趾已截肢将植皮。孩子父亲称,孩子右脚4根脚指头被切掉了,“4月事发时,鱼杀好装在袋子里,孩子提着袋子可能扎到了脚。回家后拿着鱼玩,手可能又摸了伤口。”后来,孩子在ICU治疗12天后度过脓毒血症危险期。

夏季进入活跃期,创伤弧菌是什么?

创伤弧菌或称海洋弧菌,又称“食人肉菌”,属于弧菌科,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是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弧菌。

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隐匿杀手”,广泛存在于近海海底、海底淤泥和海产品中,分布极广,富含蛋白质的牡蛎、毛蚶、贻贝、对虾等海产品的污染率和污染水平较高。感染创伤弧菌后,48小时内死亡率会达到50%以上,如果超过72小时未接受有效治疗,则感染的死亡率将会趋近100%。

创伤弧菌主要有四种感染途径↓↓↓

●生食携带创伤弧菌的海产品;

●肢体破损创口接触带菌海水;

●被带菌的海产品刺伤;

●被海水中带菌的海生生物蜇伤。

创伤弧菌全年均可致病,但大部分感染发病时间均集中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从地域上来说,我国的东南沿海都是创伤弧菌感染比较高发的地带。

夏季海水温度升高,创伤弧菌进入活跃期。医生特别提醒:创伤弧菌虽常见于海水,但淡水鱼未必安全。海鲜交易链中,受污染的海水、工具(刀具、砧板、水箱)极易在混装、运输、宰杀时交叉污染到淡水鱼,使其成为病菌意外载体。

感染后有何症状?哪些人要格外小心?

在刚刚受到创伤时,伤口局部会有刺痛、麻木的感觉,甚至伤口也不明显,怎么突然间又红又肿?

创伤弧菌感染临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很多人一开始会以为只是小伤口,没放在心上。但这种细菌一旦感染,起病急、进展迅速、救治困难,多于24~48小时内进展为脓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从小红疹到大水泡,只需要不到24小时;皮损状况从脚趾末端蔓延到大腿只需1~2天,并向躯干发展。若不及时就诊,严重会发展为肌肉坏死和败血症,甚至有截肢和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

医生总结了感染创伤弧菌后“两大信号”——

●局部症状:小伤口突然变成“火山口”,周围皮肤发紫、发烫,24小时内可能流脓、发黑、起水泡(俗称“闪电溃烂”);

●全身症状:高烧39℃以上、打寒战(像掉冰窟窿),头晕乏力(休克前兆),上吐下泻(肠胃被“攻击”)。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并非所有的人感染该菌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少量创伤弧菌的感染不会对免疫力正常的人群造成威胁。以下人群是创伤弧菌的高危人群:

1.酒精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2.酗酒,但没有肝病记录的人群

3.遗传性血色(铁)沉着病患者

4.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包括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衰、地中海贫血、淋巴瘤。

5.免疫功能低下的老人和小孩

有研究表明,在上述高危人群中,创伤弧菌引发血液感染的概率是健康人的80倍,而引发的创伤弧菌败血症可高达50%。

如何预防?不幸感染怎样应对?

创伤弧菌这个“海洋杀手”虽然凶险,但完全可以预防。预防创伤弧菌感染的关键是避免食用或接触受污染的海产品。

图/IC

吃海鲜

◆洗海鲜时最好戴上手套;一旦被蟹脚、虾刺等刺伤,要及时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酒精进行消毒,特别提醒,哪怕是再小的伤口也要密切留意,一旦发现伤口持续疼痛,或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不要“忍一忍”,赶紧就医。

◆少吃生冷海鲜,尽量将水产品烧熟后食用。

海边玩

◆避免将开放性伤口或皮肤破损处暴露在温暖的咸水域,或者是贝类丰富的水域。

◆不要随便触摸海洋生物,尤其针对好奇的低龄儿童。

◆有肝病或其他基础病、免疫力较差的高危人群以及皮肤有外伤的人群,最好不要下海游泳。

◆远离水质较差的海域,接触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身体。

一旦不幸感染,别在伤口上撒盐。创伤弧菌具有嗜盐性,切勿使用生理盐水或将盐撒到伤口上,以免加重感染。

就医时告知接触海水或海鲜病史。如到海边游玩接触海水、进食海鲜、被海产品或海中尖锐的石头刺伤后,出现皮肤红、肿、热、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最近接触海水或海鲜病史,以免耽误诊疗。

暑假临近,

去看海,吃海鲜,

是很多人的度假选择。

留心脚下的安全,

别让小伤口耽误了假期。

资料来源:广东科普、健康海淀、苏州疾控、健康开平、央视网、新京报、新民晚报、温州都市报、广医二院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停航!停工!台风“丹娜丝”要来...   中新经纬7月5日电 中央气象台网站5日18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预计,5~8日,浙江...
多瑙河上一艘载有12人的船只发... 当地时间7月5日,一艘载有12人的船只在多瑙河最东端的罗马尼亚城市苏利纳附近发生事故,已致5人受伤,...
再次取得多项“全球性”进展,成...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成都生物医药行业捷报...
【甘快看】聚焦兰洽会丨甘肃嘉峪...   央广网兰州7月5日消息(记者魏晋雪 见习记者寇刚)第三十一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兰洽会...
“苏超”巅峰对决!江苏一哥对战... 转自:扬子晚报“苏超”今晚迎来最受关注的巅峰对决,即南京对战苏州。这场“江苏一哥和江苏E哥之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