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翠湖》:于光影中看见云南电影的力量
创始人
2025-07-05 17:45:39
0
昆明内部展映交流会现场(摄于7月4日)。新华网发(WildCamera野生照相机供图)

  7月4日下午,当云南本土电影《翠湖》在昆明内部展映交流会上放映结束后,现场响起阵阵热烈掌声,久久回荡在空旷的影厅里。

  随着金黄的银杏叶影斜斜划过巷弄、带着炭火烙印的饵块被包裹上熟悉的甜咸酱、身着校服的学生抬着炸洋芋的纸盒穿过街巷、海鸥停留在翠湖湖面……这些出现在电影大荧幕上的镜头,伴着本土演员的昆明方言,具象化展现了昆明的城市文化与烟火气,点燃起深埋在昆明人心中的那缕乡愁。

  6月21日晚,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各奖项逐一揭晓,由青年导演卞灼(本名:王籽璇)执导的电影《翠湖》,获得亚洲新人单元最佳影片。这部以反映昆明一家人情感生活的院线电影,让“昆明”这座城市通过艺术的形式,被世界看见。

在颁奖现场上,欢呼雀跃的卞灼(左一)(6月21日摄)。新华网发(图片源于卞灼朋友圈)

  “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相比于领奖时的紧张,回到家乡昆明的卞灼心情“更为忐忑”,他很在乎本地影迷看完电影后的反响。

  交流会上,卞灼与《翠湖》剧组主创人员们分享了电影背后的创作历程。卞灼的外公是上海人,一生定居昆明,2023年,他偶然翻到已故外公留下的日记本,里面记录着外公对亡妻的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这段发现之旅,让卞灼萌生了将家族故事搬上银幕的想法,也由此开启了《翠湖》的创作思路。

  电影在三个家庭、三代人之间展开,家庭之间、人物之间既有现实的矛盾冲突,又有深切的血缘牵挂,充满浓浓的亲情、乡情,是近年来少有的反映昆明当代市民生活的电影。故事里,卞灼以“家族旁观者”的视角,记录下老人从丧妻后的孤独与迷茫,到重新担起家庭责任的转变。

  但这部“无资金、无明星、无资源”的“三无电影”启动并不易,身兼编剧、导演、摄影、剪辑等多项职务的卞灼,面临最难的问题是资金的匮乏。“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纯制作经费只用了200多万元。”卞灼笑言,作为新人导演,自己最终是在父母的资金支持和多方帮助下,才得以完成首部创作。

  获奖当日,卞灼在朋友圈里写道:“谢谢大家,持续相信自己,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老天爷总会给你答案的啊!”也正是这份坚持,让卞灼真正拿出了一个代表他心里感受的电影。

  “希望下一代人能留住方言的根”

  《翠湖》的演员大部分来自云南省话剧院,其中,主演李振平、李红梅为云南省话剧院资深演员,拥有多年话剧舞台表演经验,台词功底扎实,用方言演绎影片时,许多昆明人常说的经典词汇不断蹦出,多次引发现场观众一阵阵会心的笑声。

傍晚的翠湖(7月4日摄)。新华网 范芳钰 摄

  翠湖是昆明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它不仅是导演的精神归宿,也是家族情感的纽带,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

  这部全云南班底打造的影片,采用了昆明方言与普通话交织的对白方式。卞灼解释,外公这一辈人有许多是从省外来到昆明,更习惯于讲普通话或者家乡方言,父母和子女辈从小生活于此,主要说昆明本地方言。但许多年轻的下一代,由于多种原因,已不会说方言,“这其实是方言的流失。”卞灼希望通过电影能让更多人留住方言,留住文化根脉。

  交流会现场,一位来自省外的女生哽咽分享,自己丈夫是昆明人,看电影期间,她哭了很多次,因为终于理解丈夫的一些行为表达。如今,她喜欢上昆明这座城市,并不断学习着许多昆明方言。

《翠湖》剧组亮相(摄于7月4日)。新华网发(陈姝罕 摄)

  “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

  有网友这样评论:“一位青年导演,跟随了自己的感性,也相信自己的感性。它是一部由外公日记引发的家族电影。卞灼看到的,不止是文字,也不只有感性的泪,而是照拂过家族的,温柔又和煦的光光。”

  在昆明生活四十多年的白族演员王娟,第一次以观众的身份看电影,观影期间她忍不住流泪,不仅是被影片内容所感动,更感动于“这一群执着的追梦人”。

  交流会上,王娟第一次表达了对卞灼的歉意,由于工作原因,她两次拒绝卞灼邀请。第三次,当腿部受伤却仍拄着拐杖的卞灼来到她办公室时,她感受到了一位云南艺术从业者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很困难。”王娟说,“作为云南本土演员,我们爱着这片土地,也想去表达好家乡,所以再困难我们也要去表达。”

  电影总制片人张洁希望,云南的青年导演能够得到各界关注,他始终坚信,“只有本土导演的崛起,本土的电影才有希望。”

  张洁透露,《翠湖》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总共放映了4场,场场爆满。“我们和上海市有着很深的渊源,71年前,上海电影制片厂在云南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71年后,卞灼这位年轻导演带着我们到了上海,用《翠湖》这部电影向上海致敬。”

  “作为昆明人,当看到翠湖和滇池时,会莫名感到一种忧伤和温暖。”演员王砚辉现场观影后,向《翠湖》剧组表达了感谢,电影让他看到了“属于云南的审美”。他认为,电影表达方式唯美、委婉,导演用比较成熟的手法,拍出了超越年龄的克制美学。他相信,“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

  “云南的电影不再平庸”

  卞灼希望,在红嘴鸥来到昆明时,《翠湖》能登上大荧幕。

  实际上,《翠湖》的获奖并非偶然。在交流会上,一位观影者给了《翠湖》高度评价:“云南的电影不再平庸。”这是近年来云南影视产业不断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五朵金花》的浪漫爱情、《去有风的地方》的治愈温情、《一点就到家》的浓浓乡情、《屋顶足球》里的古朴生活气息……云南不断推出优秀文艺作品,用心用力用情讲好中国故事云南篇章,一部部取材于云南的影视作品诞生,不仅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云南探寻其中美好。

在昆明内部展映交流会现场,卞灼分享创作的故事(摄于7月4日)。新华网发(WildCamera野生照相机供图)

  如今,一代代本土青年文艺从业者正在努力为云南电影事业续写新的篇章。而电影与影迷“双向奔赴”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分享着对于云南电影的期待和观感。

  正如一位观看《翠湖》电影的网友评论:“光影、镜像的运用独到精炼,剧情平静、朴实,像一杯白开水,或许不够惊艳,却解渴日常。像制片老师在首映现场说的‘最后融资全靠家人的支持’,与这部电影的亲情形成完美闭环,观众反馈将会给到最好的答案,恭喜翠湖,未来可期。”(新华网 范芳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重温关怀 铭记使命,周恩来慰问... 转自:上观新闻7月4日下午,“重温关怀 铭记使命”——纪念周恩来总理慰问新疆兵团上海知青60周年茶话...
健康夜话 | 如果重新选择,我...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顾晋 我时常在想,如果再回到四十年前,我还会选择做一名外科医生吗?...
上半年吉林化纤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转自:经济日报记者从吉林化纤集团获悉:今年上半年,吉林化纤销售收入、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9%和17%,...
暑期诈骗分子盯上孩子的电话手表... 随着暑期来临,学生上网、独处时间增加,电信网络诈骗这一“隐形威胁”也悄然逼近未成年人。在海南海口,记...
中国有力助推全球能源转型——访... 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日内瓦7月5日电 专访|中国有力助推全球能源转型——访世界经济论坛专家尼古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