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溪镇人大紧扣“在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上争出彩”主线,以代表履职为经纬,创新构建参谋助手、协调中枢、一线前哨“三维驱动”体系,推动服务群众工作向纵深发展,将服务触角精准延伸至群众心坎。
当好参谋助手,推动献计献策精益求精。甘溪镇人大将民意萃取机制嵌入履职全链条。创新打造 “产业网格”专业履职模式,按烤烟、桑蚕、旅游等特色产业划分12个专业网格,55名代表依专长进驻。网格内悬挂“代表履职码”,群众扫码直通对口代表,确保问题精准对接“懂行人”。同步推行 “流动议事厅”机制,代表们深入烤烟房、桑园地开展“板凳议事”“田埂协商”,将政策宣讲与民意收集熔于一炉。最具突破性的是建立 “金点子”转化闭环:代表提出的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建议,通过研判后直通镇党委决策会,推动梯岩村人居环境整治、旅游产业保护性开发等6项创新政策落地。
当好协调中枢,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创新构建 “双员协同”服务引擎。由合作社骨干、乡贤担任“民情前哨员”,负责田间问题采集;镇业务骨干化身“政务帮办员”,提供政策速递与流程加速服务。在民生项目推进中实施“代表领办制”,对票决产生工程,由代表全程跟踪进度。联络站升级为 “民生调度中枢” :赶集日开展“逢六坐诊”,烤烟季组织“夜访炕棚”,创新实施“纠纷现场直通车”,通过跨部门联席会商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窗受理、联动处置”。
当好一线前哨,推动督查督办深度覆盖。构建穿透式监督体系。创新推行 “三色亮晒”动态管理,在代表联络站设置履职墙,民生项目按进度标为绿(正常)、黄(预警)、红(滞后),红色项目触发代表质询程序。去年某人居环境项目亮红后,分管领导在专题询问会现场承诺整改时限。深化“生态管家”履职品牌,代表每季开展“盲检式”水质监测,结果通过公众号公示;建立绿色项目代表评估前置机制,否决3个不符合生态标准的开发提案。最硬核的是一线监督机制:在防汛防滑关键期,代表按“隐患不销号、监督不离场”原则,推动4处风险点动态清零。
从产业网格里闪动的履职二维码,到电子墙上跳动的三色信号灯;从“板凳议事”升腾的烟火气,到“生态管家”取样的山泉水—参谋助手的智慧、协调中枢的高效、一线前哨的刚性,如三棱镜折射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璀璨光谱。甘溪镇人大以创新为刃,以履职为犁,在甘溪镇深耕着“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时代答卷。
通讯员:李毅垚
编辑:李娟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