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眼下,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影响我国。7月1日~7日,全国十余省份一起“蒸桑拿”。高温天数最多的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将持续经历“桑拿天”。这种天气和往年相比是否异常?还要持续多久?
什么是“桑拿天”?
“桑拿天”,是闷热天气的一种形象说法。具体是指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等气象条件的组合环境下,人们会有一种蒸桑拿的感觉。它的成因,主要由于在夏季,我国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天气以晴朗少云为主,地面吸收热量后迅速升温。同时副热带高压的气流,会把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带到地面上,构成这样高温高湿的组合。
据气象数据测算,当气温高于一定数值后,在相同的气温下,相对湿度越大,体感温度的增幅就越明显。在不考虑风速和太阳辐射因素的情况下,当一个地方气温达到32℃,湿度在50%左右时,体感温度就可达到高温标准,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体感温度甚至能超过50℃。
还要“蒸”多久?
气象分析师介绍,我们常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还没有进入到小暑时节,北方就出现如此大范围的闷热潮湿天气,是相对比较少见的。这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异常提前北抬,在它的控制下高温蔓延,同时也会把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北方,所以呈现高温高湿的特点。
今天是本轮高温的最核心时段,长江中下游等地可能会有一些40℃的高温天气出现。杭州可能会迎来观测史上最早的40℃。8日之后,北方会受高空槽和降雨影响,南方可能还有台风影响,高温范围会有所减少。
“桑拿天”有何影响?如何应对?
“桑拿天”对人体有哪些影响?如何应对可能由“桑拿天”导致的问题?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 任俐文:如果长期处于“桑拿天”这样的高温高湿环境,会使我们人体散热能力减弱,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进而引发头晕、乏力、心悸等中暑先兆症状。对于老人、孕妇、儿童以及慢性病患者来说,风险更为突出。
针对长期“桑拿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防范:
对于一般人群,尽量避免在11点~15点的高温时段外出;室内要保持通风,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多饮用淡盐水、绿豆汤等,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
对于重点人群,比如老人、孕妇、儿童等,尽量不要外出,要确保外出时有人陪伴,保持联系,不适时要及时就医。
对于慢性病患者,要遵从医嘱用药,监测健康指标,不适时要及时求助。
若需户外作业,应做好防护,如穿戴浅色宽松衣物、戴遮阳帽,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