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拼杀在“村超”赛场
创始人
2025-07-05 16:52:03
0

转自:贵州日报

“村超”球场正加紧恢复力争早日开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龙永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丹 胡晓梅

7月3日,天空放晴。

“村超”发起人之一杨亚江年近八旬的母亲一早就在家中拿出自己纳好的鞋垫,杨亚江工作的黔东南榕江车民小学里侗歌声声,老师们聚在一起一遍遍地练习着两首曲目《侗歌声声唱给党》《共产党想咱胜爹娘》。

车民小学10公里之外,榕江县忠诚镇安乐村备餐点,63岁的村民周世芬和一群姐妹将一个个从各自家中拿来的、颜色染得深浅不一的红鸡蛋装进用彩线编织的蛋笼。几十米之外的村民家中,几大盆热气腾腾的八宝糯米饭已出炉。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当天下午撤离榕江的第一批救援人员送上自己的心意。

“昨天下午4点左右听到消息说他们要离开了,大家立马行动起来蒸煮八宝糯米饭,一直忙到晚上12点。”安乐村一组足球拉拉队副队长韩祥吉激动地说。

这一天,黔东南州榕江县的气温最高达35摄氏度,万里无云、晴空朗朗。

这一天,三战洪峰的榕江人民把所有的感动、感恩都揉进了鞋垫、红鸡蛋里,挂在了救援人员的脖子上,融入了歌声中,飘进了他们的耳朵里。

一场无“组织”的送别,一个汗水与泪水齐飞的日子,将榕江人的热情、坚强、团结、感恩展现得淋漓尽致。

名扬天下的“村超”赛场遭遇洪灾,在这场特殊的抗洪救灾“球赛”中,榕江干部群众和来自各方的救援人员,每个人都是“球员”,所有人合力“上场”,书写别样的奋斗!

厚重淤泥盖不住足球梦

“我们的足球场还在。”兴奋的呼喊声从孩子们口中发出。

7月3日,零零散散的学生回到车民小学领取物资、资料,进入学校大门,从种福楼和行知楼中间的通道,一眼就看到了绿草茵茵的足球场。

“这算是给孩子们的一个惊喜。”穿着紫色足球服的车民小学党总支书记杨亚江一个上午都在忙着卸捐赠物资,腿部时不时一阵阵抽痛,这是过去几十年踢了无数次球赛都未有过的情况。

今年53岁的杨亚江,对足球有着很深的感情,早在1999年,他就带领村民们在榕江河边由荒地改造的“土球场”踢球,2023年,参与发起“村超”,可以说,杨亚江见证了“村超”的前世今生。杨亚江时常在想,或许就是“村超”赛场上凝聚的团结向心力,淬炼的“永不言弃”,让榕江人在面对洪水时更有勇气和决心。

这场战斗,热爱足球、热爱“村超”的榕江人没有一个退缩。

当地“老男孩”足球队队员伍春明与队友撑着自扎竹筏参与救援,其他所有队员——卖肉的、电工、粉刷匠、店主……在灾难面前无一缺席,清淤、搬运、调度,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月寨村足球队副队长李敏杰带领队员救出300余人;

“草根球星”李发雄挥铲千次清淤,拿筷子时手都在发抖;

在银行工作的民间解说员杨兵,断电时拿出发电机,免费提供手机充电服务;

“村超”中走红的“西瓜妹”熊竹青,身上还裹着胆结石手术的纱布,就出现在了联络受困群众、分发物资的救援现场。

洪水淹没了熟悉的家园,但淹不掉榕江人对足球的热爱。

“我们熟悉的球场一定会回来。”6月24日、28日,两度被淹的“村超”球场,每次洪水一退,就有各方救援队、村民、球员、志愿者等组成的清淤队夜以继日地奋战。

当扛着铁锹的清淤人员在清理干净的“村超”足球场踢起了球,当车民小学足球队60多个孩子在爱心资助下启程东莞集训,淤泥盖不住的足球梦必将越飞越高。

众志成城点燃不熄的灶火

7月3日,走进忠诚镇忠诚村合约食堂后勤保障点,切菜声与灶火热浪交叠着扑面而来。人群中,忠诚镇党委书记杨胜涛着一身足球服,在现场指挥调度,最近几天,这里每天能送出2万余份餐食。

杨胜涛清楚地记得,6月24日凌晨开始,榕江县汛情警报一次比一次急促,县委、县政府的调度部署频率从1小时一次,很快变成了20分钟一次,10分钟一次。

24日4时左右,杨胜涛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失去了联系,“此前县里面召开了多次调度部署会,大家该干什么都是清楚的。”

“还可以做什么,怎么才能帮县城缓解压力?”杨胜涛一直在思考,6月24日20时16分,他给榕江县委书记徐勃发了一条信息,“书记好!忠诚镇作为榕江县城的‘大后方’和第六洪区的关键节点……我们正在统筹本镇抗灾自救,同时想接收安置、后勤保障和支援县城多重任务……目前已落实武装部的救援队员500人明天的早餐。”

消息没有得到回复。杨胜涛没有等待,他知道,县城的抗洪形势十分严峻,这几年参与办“村超”的经历早就锻造了他的使命感。

6月25日中午时分,忠诚镇忠诚村合约食堂出炉了1200多份盒饭,里面只有一个菜——辣椒茄子炒肉,辣椒、茄子是干部和群众在蔬菜基地打着手电筒摘来的,零星的肉片是清晨跑遍市场才买到的27斤肉。

物资的困难没有持续多久,听说了消息的群众陆陆续续送来了“五花八门”的物资,一袋米、一桶油、一把韭菜、三五根黄瓜……

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物资也在大批量运来,合约食堂后勤保障点外张贴的爱心捐赠公示榜上,捐赠物资明细表从6月24日的1张逐渐增多,最多的时候一天张贴了10多张。

炒菜、切菜、装饭的人员也如潮水般涌来,他们是朴实的村民、是热心的志愿者,是激情的啦啦队员,是关掉店铺不做生意的普通商贩。

没有人喊累,也没有人退场,大家众志成城点燃了不熄的灶火,将满腔的热血、干劲、感恩化作一份份热气腾腾的餐食,送达抗洪救灾一线人员手中。

“一座城、一群人、一条心。”合约食堂后勤保障点高处栏杆上,张贴的醒目大字,无声地诠释着这座城市人民的全力以赴,展现着榕江人民在“村超”中凝聚起来的团结、信任和力量。

温暖的双向奔赴

6月21日至28日,榕江人民三次迎战洪峰。

面对家园被毁,坚强的榕江人民把难过和泪水藏在了心底,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一起,为重建家园努力着、奋斗着。

没有掉下来的泪却在7月3日第一批救援队员撤离时,肆意流淌。

7月3日14时30分许,榕江三中门口,救援队车队所经街道两旁,站满了自发送别的群众。

烈日下,大家挥舞着手中的国旗,深情凝望。红鸡蛋和鞋垫挂上队员的脖子,小学生高举自己稚嫩的“抗灾英雄”画作,孃孃们的泪水擦也擦不完。

“横幅写不下所有姓名,但榕江记得每份恩情”——一条横幅道尽全城感激。

这深情,源于八天八夜的奋战。据不完全统计,在榕江参与救灾的县外人员达1.2万余人。

新疆的阿里木江·哈力克捐赠黄牛与善款,到后方颠勺掌厨;河南的“漂流哥”赵占胜支起大锅做烩面;10次前来看“村超”的广东球迷星夜驰援;宁夏中卫的残疾公益人士胡雷花光了积攒半年的5.5万元,驱车16小时运来19吨物资……全国各地的爱心温暖着榕江人民。

街角里,徒手一点点抠出淤泥杂物的人民子弟兵;狭窄的巷道陡坡上,绷紧背脊向上移动的背影;漆黑墨色里,争分夺秒抢修复电的供电人员……四面八方的力量感动着榕江人民。

来不及感伤,来不及计算损失,感动的榕江人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照顾好他们。”

八九十岁的阿公阿婆,佝偻着腰在菜园里摘下最新鲜的瓜果、辣椒、豇豆,只为让救援人员“吃口热乎的”。

装饭的孃孃把饭压了又压,坚决不能让救援人员饿着。

足球队员翻出了自己的球衣,让救援人员换下汗水、泥水浸透的衣裳。

一块块香甜的榕江西瓜,一碗碗自制凉粉送到了救援人员的手边。

…………

7月3日,榕江县城清淤、通电、通路、通讯、供水、消杀等任务完成,数万榕江群众自发前来,泪眼蒙眬沿路送别首批返程的20余支救援队伍,期盼着“村超”重新起航后再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高考后高中毕业生扎堆医美,甚至...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几年,每年高考后都会出现一阵医美热潮,“双眼皮手术爆单”“打瘦脸针要抢号”……不...
心桥相连暖意浓 家校共育促成长... 阳光讯(记者 刘杰 通讯员)教育之路,始于足下;关爱之情,源于心间。炎炎夏日,挡不住关怀的脚步;声声...
停航!停工!台风“丹娜丝”要来...   中新经纬7月5日电 中央气象台网站5日18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预计,5~8日,浙江...
多瑙河上一艘载有12人的船只发... 当地时间7月5日,一艘载有12人的船只在多瑙河最东端的罗马尼亚城市苏利纳附近发生事故,已致5人受伤,...
珠江口以东海域逾2000人撤离...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广州7月5日电 (记者 王坚)广东省应急管理厅5日通报,受今年第4号台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