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羊城晚报一条“小羊拍客”视频登上热搜。广西防城港一孩子突发呼吸困难,疑似“呼吸性碱中毒”,其母亲用塑料袋罩头3分钟缓解,之后孩子无碍。
什么是呼吸性碱中毒?塑料袋罩头便可缓解?这种做法有风险吗?为何常是青少年发作?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锐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表示,呼吸碱中毒并不罕见,很多人都曾经历过,只是很多人不了解这个医学名词。“纸袋呼吸法”(手拿纸袋,将纸袋套在口鼻处进行深呼吸)可应急,但有心肺基础疾病者及老人慎用!若无法缓解应立即就医排查。
不罕见!一生气手变“鸡爪”
在冲上热搜的视频中,孩子的妈妈詹女士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孩在哭之后一直情绪激动、想呕吐、喘不上气、头痛。因为看过相关科普,知道是“呼吸性碱中毒”发作,她就用一个塑料袋罩住孩子的头,下端没有封口,3分钟后孩子症状缓解了。“如何没有缓解的话,我就会送他去医院了。”詹女士说。
热搜新闻下的网友纷纷留言,自己也曾出现过这种症状,是“中毒”了!叫做“呼吸性碱中毒”!一生气或紧张,就会突然喘不上气,手变“鸡爪”,全身发麻,无法动弹……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会因情绪紧张而加重症状。
这是怎么回事?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锐介绍,呼吸性碱中毒又称为过度通气症,是由于人生气、焦虑、激动和紧张时,容易出现呼吸过快、换气过度,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引起血液pH升高、酸碱平衡紊乱的一种状态。典型症状包括手脚或全身发麻、头晕、胸闷等,严重者甚至会四肢抽搐、意识昏迷。
应急急救可通过反复吸入自己呼出的空气,增加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从而纠正呼吸性碱中毒。“我们时常在电视剧中见到,有人对着纸袋大口吹气,这个做法是对的。”张锐说。
为何青少年常“呼吸性碱中毒”?
其实,“呼吸性碱中毒”这个词近年来频频出现在人们视野。据报道,就在今年5月,日本乒乓球运动员平野美宇在多哈世乒赛爆冷输球早早出局,就因出现过度换气症状晕倒,而被紧急送往医院。
为何近年来频见到年轻人或儿童出现呼吸碱中毒的新闻?张锐解释,呼吸碱中毒,最常见的情况是紧张焦虑、呼吸过快过深(过度通气)。儿童情绪比较饱满,撕心裂肺地大哭大闹后,就常会出现手变“鸡爪”、喘不上气的症状。一些成年人心理压力大,在焦虑、惊恐发作时也容易出现相关症状。
剧烈运动和高温影响也有机会导致。因为剧烈运动时,身体在高温下对氧气的需求增加,从而促使肺部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因此也时有见到军训后出现相关症状的报道。
此外,高原反应、药物反应,或是当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呼吸中枢受损,以及当供血不足刺激呼吸中枢而换气过度时,都有可能引发呼吸性碱中毒。
纸袋呼吸法可应急,不能缓解及时就医
对于热搜新闻中,妈妈用塑料袋罩头的做法,网友们评价不一。有人担心这种方式若没控制好,反而有缺氧窒息的风险。
急救专家表示,急救时,可用手拿纸袋或塑料袋,将纸袋套在口鼻处,通过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来缓解。这样可随时观察孩子通气改善的情况,随时拿走纸袋,也不用因为担心万一误操作,罩在头上的塑料袋没有及时拿开而带来的风险。不过视频中的妈妈塑料袋下端并没有扎紧,还算是对此风险有所预防的。
“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在情绪稳定后能自然缓解,不必过分担心。”但张锐提醒,若采取深呼吸、纸袋呼吸法一段时间,不能缓解症状,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因为纸袋呼吸法只是对轻度呼吸性碱中毒的一种急救方法,对于中度至重度的呼吸性碱中毒,有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比如采取静脉输液治疗。对于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则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大家所说的纸袋呼吸法相当于医学上说的戴上呼吸面罩,由于只带呼吸面罩有小概率导致急性低氧血症的可能,建议有基础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特别是老人尤其要慎用。”
对于平时容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的人群,张锐提醒,平时就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定期进行血气分析检查,可适当练习腹式呼吸法,避免过度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