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江 :“农民”院士播撒智慧农业的种子
创始人
2025-07-05 14:41:19
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土地是我真正的实验室。”过去的三十多年间,赵春江始终奔波在科研一线,坚持把论文写在广袤田野,把智慧农业的种子播撒进泥土里,开创性地提出了“信息科学+农学”交叉融合的研究思路,带领团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智慧农业发展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赵春江

出生在河北农村,赵春江从小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体验过“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珠摔八瓣”的繁重农业劳作,深知农民的辛苦。1991年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了留在高校的机会,来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一头扎进田间地头。

怀揣“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农民种地”的朴素愿望,他和团队跑遍了京郊农田,记录作物生长的每一个细节,三年后研发出了“小麦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农民只需在乡镇科技站的电脑上点几下,就能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该施多少肥。

“刚开始大家都不信这个。”赵春江笑着说,很快,“第一批吃螃蟹”的农民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每亩地能增产,还能多赚钱。用的人越来越多,这项技术在全国23个省市推广,还获得了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

作为党员,赵春江把科研路上的坎坷作为锤炼初心的熔炉。他总对身边的年轻科研工作者说,“智慧农业科技攻关中遇到的技术瓶颈、推广阻力,本质上是对我们‘为农服务’信念的考验。”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尽管荣誉等身,他依旧步履不停,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

让技术从“实验室的高精尖”变为“田间的土办法”,三十多年间,赵春江培养的百余名“三农”科技人才撒向四方;创建的“金种子育种平台”服务268家育种企业,研发的温室智能设备在16省万余大棚扎根,这些设备平台比进口的好用,价格却便宜得多。他深入内蒙古扎赉特旗生产一线,让数字技术助力当地脱贫、让智慧农业技术落地生产实践,帮助五万多人脱贫。眼下,面向智慧农业科研面临投入边际效益低的困境,他正聚焦技术降本、构建多维技术培训体系、将智慧农业技术打包开展研发。

年过六旬的“农民”院士赵春江依然很“拼”。“在有生之年,要让更多农民‘用得起、用得上’我们的技术成果,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让农民从‘会’种地变成‘慧’种地。”在他的试验田里,传感器实时监测,智能农机精准作业,科技的种子正在广袤的土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欧佩克+8月日产量提高54.8... 格隆汇7月5日|周六,欧佩克+同意在8月份将日产量提高54.8万桶,进一步加速增产。欧佩克+在5月、...
美严重洪灾致至少24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美严重洪灾致至少24死...
打造黄浦江“水上艺术厅”,“上... 转自:上观新闻当游船缓缓驶过,人们在江上远眺浦东美术馆镜厅幕墙,梵高、莫奈、米勒、德加等大师经典作品...
全国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 转自:人民日报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特朗普:或从8月1日起实施新关... 当地时间7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政府将从当天起开始致函贸易伙伴,设定新的单边关税税率。特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