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得受不了!
7月1日至4日
厦门市气象台连续4天
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局地气温超37℃
晨报记者从
厦门各大医院急诊科了解到
近期随着气温升高
急诊科接诊的
中暑、宠物抓咬伤、胃肠道疾病患者
数量有所增加
厦门市中医院门诊大厅里,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不少。记者 王世伟 摄高温天
哪些疾病最易“偷袭”人体?
大家该如何预防?
医生为大家支招!
PART 1
谨防热射病、心梗
记者走访发现
进入夏季后
因不同程度中暑
或由于高温天气诱发基础疾病
到医院就诊的患者
数量相对增加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急诊医学科主任曾红介绍
高温天气容易诱发基础疾病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脏器功能衰竭患者
都要格外注意
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易失衡,可能引发热射病或热衰竭。热射病表现为高热(体温超40℃)、无汗及意识障碍,而热衰竭则伴随头痛、头晕、大量出汗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患者在大量出汗后大量饮用白开水,反而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热痉挛)。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巫凯敏告诉记者
夏季天气炎热
也是发生心梗的一大诱因
6月28日早上
一个打着篮球突然胸闷、
心跳骤停的患者
被送来医院以后做造影
发现有条血管堵了96%
巫凯敏介绍道,高温下大量出汗会导致体液流失,若未及时补水,血液中的水分减少,使血液浓缩就容易形成血栓。此外,运动后大量饮用冰镇饮料刺激血管,以及从热环境中突然进入空调房,血管迅速收缩,都有可能导致血压骤升、斑块破裂,造成危险。
图片由AI生成医生建议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不要在闷热环境下剧烈运动,注意防暑防晒。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皮肤灼热无汗等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并降温。外出时可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防暑类药品。如大量出汗,可适当饮用盐水、苏打水、碳酸饮料等饮品,切勿大量饮用白开水。不要忽冷忽热,大量饮用冰镇饮料。清淡饮食,保证睡眠。
PART 2
小心“空调病”
面对室外的高温
人们大多选择躲进空调房里
但长时间紧闭门窗开空调
会导致空气不流通
可能引起头晕、关节不适、
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空调病”
特别提醒
大汗淋漓进入冰冷的空调房
极易导致感冒
医生建议
从高温环境进入空调房时,应先在阴凉处过渡,避免忽冷忽热温差过大。空调温度设置要适宜,体感不热即可,并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冷风直吹身体,特别是头部、颈椎、肩膀等部位。
PART 3
被宠物抓伤后及时就诊
天气热
小动物更容易烦躁
市民林女士养了一只布偶猫
近日她像往常一样逗猫玩耍时
被猫在手臂上抓出了十余道划痕
林女士说
以往也会不小心被猫抓到
但夏天穿短袖
手臂没有防护
更容易被抓伤
厦门弘爱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陈福平回忆,2023年7月,医院收治过一名被家养宠物犬严重咬伤的3岁小患者,就诊时患者头部有3处裂伤,最大伤口4厘米,最深处伤至颅骨。急诊科医生接诊后立即用犬伤冲洗机为患者清创,进行消毒、缝合,并注射狂犬病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现在弘爱急诊科平均每天会接诊十余名被宠物抓咬伤的患者。”厦门弘爱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沈开金说。
图片由AI生成医生建议
被宠物抓咬伤,若仅出现轻微划痕,可自行用肥皂水和流水冲洗15分钟,冲洗完用碘伏或75%医用酒精进行涂擦消毒,并尽快就医;若伤口深至出血或面积较大,不要自行涂抹药品,进行止血后立刻送医。不要随意逗弄流浪猫犬等陌生动物。家长需加强对儿童的看护,由于儿童身高较矮,更容易被猫犬抓咬伤及头部、面部等重要部位。
PART 4
尽量不食用隔夜饭菜
35℃-37℃是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繁殖的适宜温度
切过的西瓜在室温里
放置2个小时
细菌数量可以翻倍
厦门市中医院急诊部医师洪雪娇说,夏季人体出汗多,体内电解质流失厉害,肠道防御屏障会比较脆弱,再加上细菌滋生,更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上个月我们接诊了一个8岁的小朋友,因为吃了隔夜的西瓜,半夜呕吐7次,高烧到40℃送来急诊。”洪雪娇说。
不仅如此
冰镇饮料饮用过量
还易引起胃肠道痉挛等问题
医生建议
切开的西瓜室温状态存放不超过1小时,密封冷藏不超过12小时。奶茶室温存放不超过2小时,冷藏不超过24小时。小龙虾室温存放不超过1小时,冷藏不超过24小时。手触摸生食,尤其触摸生肉后,要用肥皂水搓洗20秒以上。尽量不食用隔夜饭菜,隔夜饭菜放入冰箱需密封,食用前需100℃加热3分钟以上。若一天腹泻超过6次、高烧达38℃且两天不退、有明显的脱水症状等情况,请及时就医。
※ 编辑:周详 ※ 校对:李嘉强
※ 审核:陈文强 吴斯婷
※ 来源:海西晨报 黄嘉佳,摄影 王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