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元明清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三个王朝,不仅彼此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有一定的共通性和延续性,在文化上也有相当的传承关联性。尤其是元明清文人书画,上承唐宋文人书画的文脉,其创作主体力量和书画艺术流派又大多出自江南,其中一些重要的书画家和艺术流派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上海崛起的海派书画艺术。
因此,最近在上海海派艺术馆举办的“南宗北格——元明清书画研究展”,既彰显了元明清时期丰硕的优秀书画艺术成果,也能借此对与其紧密相连的海派书画艺术从源头上进行总结、梳理,对当下乃至未来的海派书画艺术的发展都会产生推动作用。
元朝绘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虽然两宋文人画已经取得正宗化的地位,但占主导的还是宫廷画院的画工画。元朝取消了宫廷画院制度,统治者虽对书画有所关注,但书画创作无法与宋朝宫廷画院的优越条件相比。备受统治者冷遇的元朝文人士大夫,为抒发胸中的抑郁和自我情感,把主要精力投入绘画创作之中,以艺术世界作为一种精神寄托的“世外桃源”。他们画画的主要目的是“聊以自娱”。画家大多是文人,所以追求的是诗、书、画三者的统一,从而创造出中国绘画史上文人画的最高成就。无论高逸的思想境界,还是简率的笔墨形式,都成为后世所景仰的典范。其中尤以元朝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美术史专家徐建融认为元朝文人山水画与前代的山水画相比,有两个根本的不同之点:一是主题的转换。由行旅图转向隐居图;二是技法的转换由刻画写实转向萧散写意,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元朝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具有独特的承前启后地位。元朝多元书风并存,文人书法精致化,以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为代表的文人书家追求笔墨精妙。元代楷书则摆脱宋人“尚意”影响,重现唐楷法度。元朝的隐逸书家则充满了个性表达,如杨维桢的《真镜庵募缘疏》以奇崛跌宕的“乱世书风”反映了士人的疏离心态。元朝因为文人画兴起,书法成为画面构成部分。元代书法核心人物赵孟頫的“书画同源”理论推动了以书法笔意入画,他还提出“复古”主张,倡导回归晋唐传统,尤为推崇王羲之、王献之“二王”书风,强调“用笔千古不易”,推动行草书的典雅化。
至明朝,书画艺术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明朝早期重建宫廷画院体制,宫廷“院体”画风盛行一时,成为画坛主流。民间也出现了一些有影响力的艺术流派,比如“浙派”。但“浙派”的前后主要代表人物戴进、吴伟等都曾入过宫廷,供奉御前,他们的作品与宫廷绘画都来自宋朝“院体”的传统。在书法领域,也出现了规整的“台阁体”。到了明朝中期,文人画又开始繁荣。江南的苏州崛起了吴门画派,其雅逸的文人画风广受各个阶层的欢迎,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誉为文人画“吴门四家”。在书法上,祝允明、文徵明、王宠更被称作“吴中三杰”,他们的文人书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至明晚期,董其昌打出复古的旗帜。而同时期徐渭的大写意花卉,陈洪绶的变形人物,均不同流俗,更注重彰显个性,更为自由,不受羁绊和约束。
山水-董其昌-32.5x187.5cm
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清代与明朝一样,其书画艺术也先后经历了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一部分艺术家因家国之痛,“以泪和墨”,追求个性的抒发,托物言志,主要传承了徐渭、陈洪绶的画学思想,典型的如“四僧”、龚贤等,是所谓的“野逸派”。另一部分艺术家则采取了不与清当政者对抗的姿态,在艺术上着重表达传统文人阶层所共有的审美理想,娱己娱人。具有代表性的是“四王画派”,也就是所谓的“正统派”。
中期,随着清朝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符合宫廷和官方审美趣味的绘画开始逐渐占据主流。美术史家单国强在其《中国美术史:明清至近代》一书中谈到,当时清廷的美术机构规模庞大,下属的如意馆、造办处容纳了众多的绘画名家能手;另一方面,一些外国来华的传教士也“供御禁中”,从事各种美术创作,如著名的传教士画家郎世宁。除了正统派的山水、花鸟画,“旨在歌功颂德的重大纪实题材和人物肖像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并大都融合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画法,形成中西合璧的画风”。在书法方面,因康熙对董其昌的偏爱,乾隆对赵孟頫的欣赏,推动了帖学的发达,再加上科举考试中对书法规范化的要求,上承明代台阁体画风,造成了以“乌、光、亮”为特点的馆阁体的盛行,在整齐平匀、了无个性中表现了所谓承平气象。
黄穀原仿古十六帧-34x25.5cm
进入晚清,由于遭逢百年未遇之大变局,随着上海和部分沿海城市的开埠开放,中西文化开始不断交融,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艺术流派——海派的发祥地,中国书画艺术也开始为进入新时代进行了精彩纷呈的预演。
可以说,海派无论是在文化渊源、艺术传承、市场拓展等各个方面,都闪现着元明清书画艺术的身影,只是随着新的时代的来临,走得更远更快。如果说元明清书画艺术是海派艺术的源头,那么,海派书画无疑是中国现当代书画艺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源头。
雪景山水-张宗苍-69.5x88cm
原标题:《上海一场新展,梳理元明清书画艺术成果背后的海派艺术源头》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栾吟之 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来源:作者:张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