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安部新闻传媒
6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镇。晨光刺破草原的薄雾,大理石基座在朝霞中泛着冷光,抗日战士浮雕见证着1936年那场由中共西蒙工委点燃的北疆烽火,“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鎏金大字在女儿山山顶闪耀着赤金色光芒。
春秋更迭、寒暑交替,每当来自达茂旗公安局百灵庙派出所的藏蓝身影经过碑前,总有来自历史深处冲锋的号角裹挟着草原的风雷在耳畔轰鸣。
“当年暴动队伍突围时虽困难重重却从未退缩,今天我们面对新型违法犯罪也要做到敢打必胜。”6月26日,百灵庙派出所所长于洋在纪念碑前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新警说。
百灵庙派出所创新“红色北疆”党建品牌,将每面墙壁建设成会说话的史书;红色文化墙上,牺牲抗日战士的血衣照片与新时代警用装备图谱被红绸串联成时空对话的长卷;荣誉室里,1989年纪念碑奠基时从地里挖出的锈蚀弹壳与2023年公安机关破获POS机诈骗案的案卷静静并置,共同镌刻出“一切为了人民”的赤诚答卷。
84岁的老党员巴特尔是所里特聘的政治教导员,经常拄着拐杖到百灵庙派出所“红色熔炉”教室讲述往事,“我阿爸当年给暴动队伍送过情报,现在我给警察同志讲革命传统”。新警杨洋的笔记本里,红蓝双色笔记密密麻麻交织,革命故事与办案心得在纸页上流淌,“每次调解纠纷想到先辈们用生命换取和平,就觉得手里这碗奶茶盛着两个时代的重量”。
草原深处,“马背警务室”的马蹄声与智能警务车的轰鸣声交织,奏响平安乐章。“大爷,您看,这就是诈骗短信中的陷阱……”牧民毡房前,民警籍新伟用“反诈好来宝”为老人拆解骗局。
面对新型违法犯罪,百灵庙派出所创新宣传模式:在纪念碑前开设“反诈微课堂”,将红色故事与防骗知识编成“红色电波”,通过“云喇叭”传遍草原;深入牧民毡房,用“反诈好来宝”、马头琴拆解骗局;打造“反诈唤醒室”,运用V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警示教育直抵人心。
2024年冬天,牧民毕力格遭遇“投资理财”诈骗。民警冒着零下28摄氏度的严寒,在暴风雪中跋涉两公里,终于在“转账倒计时”完成前进入毡房。这些年,在“果园调解角”,民警阿拉腾乌拉调解矛盾纠纷时总会端上两碗奶茶,红陶碗沿飘起的热气氤氲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
百灵庙派出所创新构建“红色调解矩阵”,通过“两所联动”机制与司法所形成法治合力,依托社区网格化治理织密排查网络。民警辅警化身“移动探头”,用“矛盾不上交”的实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今年已成功化解303起矛盾纠纷;与辖区卫生部门共建“红色生命通道”,建立“警医联动”机制,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让“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治理理念在草原深处落地生根。
从烽火硝烟的女儿山到和谐安宁的辽阔草原,百灵庙派出所民警始终挺立在维护稳定最前沿。他们用脚步丈量辖区585平方公里土地,用忠诚与担当守护着这片红色热土的祥和与宁静。(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唐建权 通讯员陆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