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在太空搞“三体计算”
创始人
2025-07-05 09:11:50
0

转自:半月谈

514日一条中国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读起来可能有点奇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前8个字连起来,究竟是啥意思?再细了解的话,科学家又说这意味着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啥?“三体”?刘慈欣设计的吗?还真不是。“三体计算星座”到底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来听听主导这一发射计划的之江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们怎么说。

“三体”“计算”“星座”,都是啥意思?

我们熟悉的人造卫星,大体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三类。不过,构建“三体计算星座”的卫星并非上述任何一种卫星,而是第四类人造卫星——计算卫星。

目前,多数卫星自己无法处理数据,而是将数据传回地面的数据处理中心加以解析,但这种“天感地算”的模式往往受限于地面站资源、传输带宽等因素,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数据时效也不够理想。

“目前发射卫星,很像‘放风筝’,都是卫星与地面‘单线联络’,卫星和卫星之间不联通。”之江实验室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超说,之江实验室提出构建“三体计算星座”,就是想打通这些瓶颈。

“三体计算星座”首轨卫星示意图

2023年,之江实验室联合全球合作伙伴提出构建这一太空计算系统的设想。次年11月,三体计算星座正式启动。

为啥取名叫“三体”?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解释说,这和科幻小说倒没什么关系,而是转化了一下牛顿提出的“三体问题”。牛顿当年的思考着眼于天体之间引力作用的复杂,之江的愿景则是让互联互通的卫星协同计算成为现实。一句话,“三体计算星座”不是简单地送卫星上天,而是要构建太空计算星座,把算力送上太空,进而将太空变成人工智能应用的新场景。

在研发过程中,之江实验室将单颗卫星的算力从T级提升到了P级,也就是10100倍的提升。此外,实验室还研发了天基分布式操作系统,堪称星座资源管家,可以胜任星座算力、存储、网络等资源的统筹协调,编排调度在轨计算任务及应用状态监测更不在话下。

据了解,514日发射的一箭12星中,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每秒744万亿次计算),整体具备5POPS(每秒5千万亿次计算)在轨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卫星同时搭载了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实现分类、解译、检测等12类遥感任务的在轨处理。

组网“三部曲”怎么干?

5141212分发射,1259分,一箭12星的第一组遥测数据传回,证明卫星已正常入轨。之江实验室科研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后续工作。

之江实验室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团队在工作

“第一,星与星之间建立联系;第二,星与地之间建立联系;第三,星与地建成一个网络。”李超这样概括组建“三体计算星座”的三部曲。目前,卫星的太阳能板已经正常展开,进入“爬轨”阶段,研究团队也已完成对载荷的自检。

根据计划,“三体计算星座”12颗卫星将于6月中旬完成入轨,进入为期3个月左右的建链组网在轨测试。目前,新一轨卫星发射任务的研制工作也已经启动。今年,之江实验室还将携手国星宇航、智星空间、地卫二等企业,共同完成超50颗计算卫星的星座布局。

最终,“三体计算星座”的目标是打造千星规模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建成后总算力规模将达到1EOPS(每秒百亿亿次运算),这样的算力水平,有望超过目前地面上大部分单体数据中心。

凭着团队各方的精诚合作,从项目立项启动,到首发任务成功发射,“三体计算星座”只用了不到9个月时间。但大家深知,这只是马拉松赛跑完了最初一公里。从硬件防辐射到完善在轨协作,茫茫太空蕴藏的挑战,还将考验团队的勇气与智慧。

如何为更多前沿探索赋能?

“三体计算星座”中的卫星,工作效率较之传统卫星,提升极为明显。

比方说,遥感行业就可以直接感受到这种对比。传统遥感卫星的工作方式,是把图片拍下来,再将数据传到地面处理,耗时以小时计。但如果卫星可以互联、模型能够上天,数据处理的效率将提升到分钟级甚至是秒级。

“有了计算星座在太空中之后,一部分数据在太空中就能处理完,直接送到用户手里去。”李超说,卫星计算资源的快速响应,对智慧城市、环境治理等领域而言,会是雪中送炭式的重要帮助。

另一大变化,就是两颗卫星之间的计算协同得以初试身手。本次发射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广西大学与之江实验室合作,为卫星搭载X射线偏振探测器。这一设备,就是装在两颗卫星上,以两颗卫星的算力协作,更好探测太空中转瞬即逝的伽马射线暴。

更令人兴奋的是,卫星同时搭载了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在轨处理L0-L4级卫星数据,这是我国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的第一步,有望支撑科学家探索更多的太空未知。

西班牙《日报》网站刊文认为,三体计算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经开始打造世界首台太空超级计算机。不过在王坚看来,“天感天算”还仅仅是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最简单的应用,“就像有了电之后点亮了灯泡”。“三体计算星座”更为神奇的潜力,还将助力中国太空探索迎来更多高光时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能源综合化,农业现代化”——... 转自:新华财经新华财经北京7月5日电(康耕甫)7月4日,由雁栖湖研究院主办的第七届雁栖湖论坛在北京雁...
交警回应时速17052公里罚单...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近日,江苏一网友曝光一张超速罚单,被扣12分罚款2000元,图片显示平均速度17...
本周最活跃个股名单出炉,97股... 本周共有97只个股换手率超过100%。其中,北方长龙排名居首,周换手率达到257.63%,逸豪新材周...
注意防范崩塌、滑坡、泥石流!甘... 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7月5日14时00分至7月6日14时00分,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成县、文...
男子被13吨滚钢压身6次手术保... 【#男子被13吨滚钢压身6次手术保命# 】几乎是1秒钟的间隔,一根重达13吨的钢材直面他滚来,他被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