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医美姓“医”,岂能放任“速成班”拿生命开玩笑
创始人
2025-07-05 08:25:35
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零门槛”“包教会”“推荐就业”……一段时间以来,从教人当网红,到培训配音、插画、剪辑等副业技能,人们对各类“速成班”见怪不怪。

这一回,还是“同样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速成班”开进了医美领域。先是在社交平台上投放广告,以“零门槛”“变现快”为饵招揽学员;紧接着在快捷酒店开班培训,相互练手、打针说干就干,还公然传授规避监管的技巧;最后“做戏做全套”,颁发所谓“全网可查”的冒牌证书,“指导”学员忽悠消费者……

(漫画 赵春青)

根据央视记者的调查暗访,在非法医美速成培训班通过三天培训,“门外汉”摇身一变就能成为“医美从业者”。如此乱象,让人胆战心惊。

近年来,“颜值经济”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通过医美手段改善容貌、提升形象。这些“零基础速成班”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精准抓住了两种心理,一边是不少人没有相关行业背景,但迫切渴望入行“分一杯羹”;另一边是部分囊中羞涩的求美者,想要“花小钱办大事”,所以即便是“地下作坊”也不愁客源。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医疗美容医师需具备《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等合法资质。培养一名合格医生,通常需要8至10年。2023年,由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卫健委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严禁对“零基础”等无行医资质人员提供医疗美容技术培训。

然而,据报道,在“零基础速成班”中,不仅学生,连老师也是“无证人员”。一个敢教,一个敢学,只能说是“无知者无畏”。要知道,医美姓“医”,创伤性、侵入性的操作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量产”“速成”无异于谋财害命。

以注射肉毒素为例,这项在培训师口中“有手就行”的操作,实则必须建立在了解面部神经、血管结构的基础上,近年来由于“黑作坊”不当注射导致患者面瘫、失明的案例屡被曝出。培训几天就怂恿学员拿针、动刀,比起其他领域的速成班,“医美速成班”的性质恶劣得多,造成的后果也严重得多。

当然,医美行业的症结不止于培训领域。“黑机构”培训的“黑医生”最终会流入“黑诊所”,或许还会用着从不明渠道购入的“黑药品”,从近几年315晚会的案例、各媒体的报道来看,这条链条上的各方都赚得“盆满钵满”,却把风险甩给了消费者。长此以往,凭借着“超低价格”,“黑作坊”甚至会挤压正规医美机构的生存空间,或者迫使其为节约成本而降低服务质量,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图源 新华社)

要彻底刹住这股歪风,不能光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需要把几个部门的劲儿拧成一股绳,把整个链条盯紧、查透,进一步提升违法成本,让心存侥幸者不敢以身试法。昨天,国家卫健委也迅速响应,表示将强化医美乱象治理,推进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处置,持续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透过医美市场的种种乱象,我们也能看到一些非理性的医美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崇尚“悦己消费”,更加注重自身形象,渴望有更靓丽的外形,加之一些自媒体鼓吹“颜值即正义”,也加剧了一些年轻消费者的容貌焦虑。

其实,追求美、想变美,这本无可厚非,但首先要弄懂,到底什么是美。美的标准是多元的,它根植于健康,绽放于自信,并非完全由外貌决定,更与流水线上的“锥子脸”“高鼻梁”无关。

某种程度上,追求美的第一步,是先给审美观念“松绑”。如果决定使用医美手段,也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选择正规机构、持证上岗的医生,多方咨询、慎重考虑,别让美容变“毁容”,微整形变“危”整形。

来源:工人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桂林一男子拒服兵役,官方通报:... 来源:灵川融媒体 关于对周某拒服兵役实施处罚情况通报周某,男、汉族,2004年10月出生,户籍地广西...
“汪汪队”守护商圈地铁安全   本报讯(记者孙莹)即日起,在东城区繁华商圈、人员密集场所、地铁场站等重点区域,警方将开展常态化携...
上港集团相关公司新增一项508... (转自:快查一企业中标了)快查APP显示,上港集团相关公司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于2025年...
数字资产布局再加码 美图创始人...   数字资产赛道的火热蔓延到了资本市场。中国金融租赁(02312.HK)近期发布公告表示,卖方原股东...
250场活动带您玩转首图   本报讯(记者路艳霞)首都图书馆推出以“踏浪书海 阅夏乘凉”为主题的暑期系列活动,以“讲、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