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7月4日,以“共建产业生态,加速中部崛起”为主题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江西)在南昌开幕。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江西)旨在深度对接国家战略,发挥江西综合优势,搭建高水平产业转移对接平台,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打造一流产业承接环境,推动区域产业协作深化升级,吸引全球优质资源汇聚赣鄱大地,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天开幕式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相聚一堂,共享战略机遇、共谋发展大计、共创合作共赢,全省12个产业转移重点合作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超百亿元。当天下午,“4+1”专题活动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产业、航空产业以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全省多个设区市纷纷亮出各自产业图谱,拿出满满诚意,盛情邀请与会客商共享产业转移新优势,共建合作新高地。
打造智能产业新高地
12个项目落地签约
“中国人工智能规划提出了未来五个革新的新方向,这是全世界其他国家没有的。分别是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人工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在开幕式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以“人工智能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主题作了分享。他认为,人工智能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趋势一是体现在从机器人扩展为智能自主系统,其中包含智能机器人的广泛使用,设备和产品的广泛智能化以及产品智能化;二是群智系统从同构深入到异构;三是平台经济从网上消费型扩展到智能产业型,一方面是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另一方面是技工贸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平台经济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它不仅促进企业快速成长,还可以收集大量数据,这成为其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潘云鹤看来,平台经济的发展第一阶段以消费服务为主,如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电子商务平台。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推动平台经济升级,出现以技术服务为主的平台经济,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其垂直系统将成为新的平台经济形式,推动大量企业崛起,平台经济将迎来更快速的发展。
在随后的推介环节,南昌高新区、贵溪市围绕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打造等工作重点介绍投资环境情况,真诚邀约参会企业家以产业转移为契机,深化与当地的产业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资源宝地”“商机众多”“潜力巨大”“环境优良”……听完推介,不少与会企业家如是赞许,表达出对来赣投资兴业的浓厚兴趣。
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总裁金从龙在交流发言时表示,兆驰集团旗下多家分公司之所以能够先后落户南昌,持续不断地增加投资,一方面是看到了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大海”,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南昌优质的营商环境、高效的政务服务。“LED产业链作为典型的重资产产业链,涉及技术攻关、用地审批、能源配套等复杂环节。南昌市始终秉持‘服务至上、宾至如归’的理念,第一时间协调解决我们企业的实际困难问题,为我们创造了安心发展的一片沃土。”金从龙说。
开幕式上,12个项目成功签约,涵盖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充分展示出我省新型工业化“逐绿而行、向新而生”的崭新图景。
“龙头+人才”实现弯道超车双引擎
当前,产业转移绝不是原有技术和生产能力的简单平移,而是要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上实现产业升级甚至跃升,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
如何借助此次大会,在现有基础上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专题对接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给出了方向。“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目前江西已经形成了以南昌-九江-吉安-赣州为轴线的经济走廊,电子信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要聚焦人工智能技术、5G+工业互联网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分布式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数字孪生处理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要遵循需求导向、基础为先、企业效益三个基本原则。”此外,王耀南表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还在于要大力引进智能化领域青年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打造本土龙头企业,支持创新型企业参与关键技术攻关。“江西电子信息产业想要取得更大发展,在把现有优势产业继续发展好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引进新的产业进来,比如工业具身智能等。”
近年来,南昌市将电子信息产业置于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通过延链、强链、补链等举措,持续推动移动智能终端、LED及VR三大优势产业的集群式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从“小而弱”跃升至“大而强”。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全产业营收突破2700亿元。
产业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义华在交流中表示,在深化本地合作的过程中,中兴始终立足供应链协同,目前在江西拓展了30余家省内供应链伙伴。“未来我们将强化技术资源共享,赋能本地创新,开放更多的产品和技术能力;联合江西高校与科研机构探索设立产学研融合平台,结合产业需求,共同培育既懂技术又懂场景的复合型人才;强化产业链开放,继续扶持南昌努比亚子公司做大做强,助力产业升级。”黄义华说。
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随着更多优秀企业选择南昌、扎根南昌,南昌正加速锻造更具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此背景下,先进装备产业链专题对接活动的举办,为产业协同发展搭建了高效平台,成为展现南昌产业魅力与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
活动现场,行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产业发展新机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全产业链生态优势、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政策赋能与制度创新、市场规模与人口红利。”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执行副会长罗俊杰在主题发言中提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四大核心引擎”。
企业的现身说法更以鲜活案例印证了江西营商环境的独特优势。会上,企业代表结合亲身经历分享了在赣发展的深切体验。“各级政府的‘贴心暖心’服务更让企业倍感安心,从项目审批的‘加速度’到政策兑现的‘及时雨’,都为企业发展扫清了障碍。”比亚迪集团江西省公司总经理邓鹏表示。
北京经纬恒润集团副总裁王文平提到南昌背靠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市场辐射能力强劲。这种“产业积淀+区位红利”的双重优势,让公司迅速完成了项目签约、动工到投产的全流程。
江西华创新材公司总经理操声跃则以 “投资不是外来户,而是自家人” 的感受,点赞南昌的“保姆式服务”。操声跃表示:“我们将坚定创造客户价值、引领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致力打造全球锂电铜箔行业一流企业。”
挖掘南昌低空经济新潜力
从制造根基到新兴赛道,从区域协同到场景破题,昨日,在航空产业链专题对接活动上,既锚定航空制造的升级路径,也探索低空经济的拓展空间,让产业链协同的蓝图在政企研的碰撞中愈发清晰。
会上,南昌高新区聚焦航空制造,凭借产业集群、科创平台及政策优势吸引企业集聚。同时,江西省航空产业集群促进组织发布的《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南昌承载区重点工作》,明确了融入长三角航空产业体系的方向,为跨区域联动奠定基础。
低空经济作为航空产业的新兴增长点,成为本次活动的热议领域。武汉力龙信息集团负责人吴余龙在分析低空经济发展态势时,高度肯定南昌的独特优势,认为其基础设施与城市特质为低空产业落地提供了有利条件。“南昌在低空产业发展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产业落地角度来看,南昌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城市现状,都非常适合发展低空产业。”
吴余龙还表示,未来希望能与南昌进一步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方式,整合各方资源,引入优秀企业和创新模式,在南昌打造低空经济发展标杆,共同推动南昌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助力南昌抢占发展先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洪观新闻记者 张瑞哲 黄之昊
上一篇:精彩足球赛
下一篇:应聘影院检票员却被安排去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