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拥军潮涌“海军城”
——全国双拥模范城山东省青岛市双拥工作实践
■卢绪成 刘朋朋 周勇兵
深蓝留迹,巨舰归航。
近日,海军辽宁舰与山东舰组成的双航母编队圆满完成远海实战化训练任务。既是大国重器,也是海军名片,航母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全国人民乃至世界的关注。
山东省青岛市,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驻泊港口所在地。得益于优良的地理位置与港湾条件,青岛市军港码头众多。因海而兴、因港而强、因军而名,青岛城市发展的脉动与海军现代化进程同频共振,孕育出独特的海军文化。海军小镇、海军公园、海军中学……这里堪称一座“海军城”。
一路携手,一路同心。近年来,青岛市大力支持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探索形成走访慰问全覆盖、互办实事全落实、服务官兵全方位、社会拥军全要素的“四全”工作法,将拥军传统、爱军观念转化为有力政策、实际行动。2025年4月,青岛市被命名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今年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期间,海军临沂舰在青岛举行军舰开放活动,接待群众参观。“双清单”引领
服务战备“青岛速度”
“今年列入‘办实事清单’里的3条路,原计划10月改造完成,昨天已经提前完工了!”6月刚过,海军某基地某处就接到青岛市崂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马宁的报喜电话。
“这条路经过我们单位,我们天天看着工程进度呢!”该处处长告诉笔者,这条道路从提出改造到施工完成,用时不到5个月,“这就是青岛的‘拥军速度’!”
今年初,崂山区主要领导带队走访慰问该基地时了解到,部队营区周边部分道路因使用年限较长,路面不平,雨天积水严重,影响部队车辆通行。
在崂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协调下,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实地调研,确定有3条道路需翻新改建。刚过完年,这一事项就被列入青岛市2025年度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预计10月前改造完成。
“有区里大力支持,项目推进很快。”马宁说,“事关战备,能早一天是一天。”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202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走访慰问海军某独立驻防连队,连队提出营区外墙年久失修,需重新粉刷。这一需求很快进入“双清单”。负责落实的住建部门调研后,发现连队营房和训练场也相对老旧,便主动向上级请示,将原外墙粉刷项目调整为训练场地和营房升级改造项目。当年10月,连队官兵便住进了新营房。
“‘双清单’只是把青岛一直以来的拥军做法制度化了。”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说,在以前,青岛人民拥军也一样有着“青岛速度”。
2008年,青岛被选定为一座新军港的建设地。为兴建这座军港,共有6个村庄1429户群众需要动迁。年过七旬的村民王奶奶起初听说要迁离故土,哭着说“给再多钱俺也不搬!”而当得知动迁是为建设军港,王奶奶当即改了主意:“要建军港,不给补偿俺也搬!”就这样,仅用时一个月,6个村庄1429户人家全部迁出。
多部门联动
建设发展“同频共振”
从军港选址地迁出的6个村子,如今安置在西海岸新区的六和社区。这个名字寓意6个村子组织和畅、文化和善、利益和谐、人际和睦、秩序和顺、环境和美。
为感谢村民们对军港建设的支持,海军某部为周边仍以捕捞为业的渔民建造了一座“连心渔港”,还在安置地设立一所海军小学,经常与学校开展共建活动。
六和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本荣说:“把家园腾出来,给人民海军做军港,我们感到很自豪、很光荣。”
为满足军港官兵生活需求,青岛吸纳、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港区建设,在军港周边配套建设了海军公园、海军小学、海军中学及军队社会化服务保障中心。
从军港到海岛,处处可见军民之间的互相关爱。
在青岛,有座面积不到0.25平方公里,无淡水、无居民、无固定航路的“三无岛”朝连岛。它是青岛唯一拥有领海基点的岛屿。
过去,驻岛官兵饮食饮水全靠外来补给。每逢夏天起雾、冬季大风,补给船无法靠岸,官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船来了又走:“一到冬天,伙食就成了白菜、萝卜、土豆‘老三样’。”
驻朝连岛官兵在岛上的蔬菜大棚种植蔬菜。2015年,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受邀上岛考察,指导官兵在岛上建起蔬菜大棚。如今,大棚里的蔬菜已从最初的几种,发展到现在的十几种。2020年,在青岛市、崂山区两级党委政府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支持下,朝连岛安装了海水淡化设施。近年来,朝连岛通了电,建起5G基站,还有了地方援建的篮球场、图书室……
在岛上服役8年的中士焦文涛将守岛生活写进了歌里。闲暇时,他常常弹起吉他,和战友一同唱起这首《青春绽放在朝连》:“朝连岛是我第二故乡,梦想要在这里翱翔。我们守卫着祖国的海疆,只为万家灯火的闪亮……”
朝连岛灯塔。社会化拥军
全力打造“荣军矩阵”
今年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期间,在奥帆中心码头、青岛港3号码头,共有5艘海军舰艇悬挂满旗停靠,迎接群众参观。
参观者中,有尚未及学龄的儿童,模仿官兵的样子敬礼;有96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受邀登上祖国的军舰。
来自山东威海的肖先生,带着90岁高龄的父亲专程赶来。“我父亲曾在青岛服役17年,平日里老念叨着要回老部队看看。这次回青岛参观军舰,终于圆了重返军营的梦。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青岛的荣军优待政策也特别好。”肖先生说,“在青岛玩了3天,租车、住宿、吃饭,都有优待,既实惠,又感觉很受尊重。”
“青岛的优待目录清单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荣军联盟’‘荣军通’‘荣军加油’‘荣军驿站’等26个子品牌,形成了‘荣军矩阵’。”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秦丹丹介绍。
今年4月,青岛市火车站附近的一家“荣军驿站”刚开始运营不久,就接到一通紧急求助电话——“我们是从外地来看病的,下午才能到医院。生病的孩子折腾了一路,情况不太好……”收到求助,工作人员马上请带孩子来岛城看病的空军某部一级上士丁磊到驿站入住。当丁磊带着孩子赶到时,房间已经备好,工作人员还详细介绍了前往医院的方式。
“孩子病情好转了,感谢你们提供帮助!”不久前,在电话回访中,丁磊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在青岛,尊崇是一张免费乘车和游览景区的“荣军卡”,是“荣军联盟”商户里的就餐、购物优惠,是医院就诊、机场值机时的军人优先……“‘荣军矩阵’就是青岛市落实‘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注脚。”青岛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干事柳毛毛说。
为烈士画像
军地合力“绘忆英烈”
“是的,姜学南是我大伯,我只知道他18岁就当兵,后来有人说失踪了,有人说牺牲了,奶奶临走前还一直念叨他。没想到今天,我终于听到了大伯的消息……”
7月2日,山东省荣成市城西街道后垛山村村民姜伸义的家中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带来了一个让一家人挂怀了多年的名字——姜学南。
今年初,青岛市启动零散烈士墓集中迁葬专项行动,计划将莱西市南墅镇一座烈士合葬墓迁入莱西烈士陵园。墓中安葬了1947年在胶东保卫战中牺牲的30余名烈士。
为确认烈士身份,青岛市通过DNA采集鉴定等专业技术力量为烈士进行遗骨整理、鉴定比对等工作。比对中,他们核查到一名烈士与姜伸义存在亲属关系,于是上门走访确认。
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程海林介绍,青岛市自2021年9月17日启动“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行动以来,通过多部门联动、多领域互动、多元化推动,共为226位烈士找到亲属。他们还联合地方媒体成立“绘忆英烈”公益团队,绘制上百幅英烈画像,赠送给烈士亲属。
走进新时代,海防线上引航的灯火越发明亮。战争年代,齐鲁大地传唱着“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歌谣。如今,在这片有着军民团结光荣传统的热土上,青岛践行着“最佳海湾筑军港,最美地块建营房,最优儿女穿军装,最好保障献国防”的新时代拥军理念。10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青岛,正将“爱我人民爱我军”的诗篇镌刻成城市的勋章。
现场链接
“娘家人”来到驻训地
■王明生 刘 兵
“区里实在太有心了,我们在外地训练还来看望慰问。”6月18日下午,山东省潍坊市气温高达36摄氏度,烈阳炙烤下,野外热浪袭人。看到“第二故乡”的“娘家人”上门,陆军某部领导连忙迎上前去。
“看望慰问驻训部队,是区里每年的惯例。到这里开车才两三个小时,不算远。”带队前来驻训地慰问的青岛市即墨区人武部领导热情地握住该部领导的手说。
这几天,该部正在组织实弹射击训练。看到官兵在驻训场上冒酷暑、战风沙,慰问组忙安排后面的卡车司机卸货,将带来的西瓜和矿泉水分发给官兵。
①“绘忆英烈”公益团队成立以来,已为上百名烈士绘制画像,并集中展出。
②今年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期间,96岁抗战老兵曲仲毅受邀来到青岛奥帆中心码头参加系列纪念活动,并登上海军成都舰参观。
前几年,陆军某部进驻青岛市即墨区。几年来,即墨军地相关部门为该部协调解决营区升级改造、训练场建设等多项事宜,并为185名军娃安排入园入学,为14名随调家属安置工作。
“青岛是驻军大市、兵员大市,需要协调的工作很多。”即墨区人武部领导说,“因此,我们的工作必须做得更细致、凡事得想在部队前头,才能减少被动、提高效率。”
休息时间,官兵吃上了来自“第二故乡”的西瓜。从即墨一路乘坐冷藏车赶来,西瓜还带着一丝凉意,就如驻地人民的关怀一般沁人心脾。
慰问组成员与官兵坐在一起,拉家常、问难处。他们向官兵表示:“区里安排我们过来,就是想告诉你们,家乡人民惦记着你们呢!你们只管安心训练,家里有什么困难,都交给我们解决。”
“我们每年都会组织慰问组到驻军部队的驻训地慰问,去过内蒙古、江苏等地。对于每年从即墨入伍的新兵,我们不仅会追踪了解他们的情况,在年节予以慰问,还持续关注他们的家庭。”即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说,“部队在外驻训,我们始终牵挂。解决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是我们作为官兵‘娘家人’的责任。”
据了解,在潍坊驻训的这支部队近期提报了9名子女入学入园、2名家属随调的需求,军地有关部门正在全力协调落实。
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图片设计:扈 硕
上一篇:补上大模型产业软硬短板
下一篇: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