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苏雅)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将满一周年。昨天,伴随着曲调悠扬的西河大鼓,北京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团走进天坛公园神乐署,在北京中轴线上展开了一场专题宣讲。
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首都文物人历经12载,终于成功推动北京中轴线申遗,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办公室干部张欣雨就是其中一员。在直播屏幕前,当大会主席夏尔玛敲下木槌,用中文说出“祝贺你,中国”,她与同事相拥而泣。
正阳桥镇水兽的考古发掘、万宁桥的保护修缮、老城改造重现“银锭观山”盛景……“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说它长也不长,骑车50分钟就能逛完;说它短也不短,申遗之路,我们走了整整12年。”张欣雨娓娓道来,带领观众“重走”了北京中轴线申遗之路。北京曲艺团的演员则用一段西河大鼓《春归燕》,以北京雨燕的视角,串起了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地标,将前门街市的繁华景象、故宫建筑的雄伟和钟鼓楼的钟声相融。
提纲挈领的理论宣讲,对百姓宣讲和文艺宣讲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其中,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明突出特征的重要标识。”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高福美说,北京中轴线是历史之轴,也是发展之轴、未来之轴,随着时代变迁,它的文化内涵正在日益丰富。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起点。高福美表示,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实现文物的长久保护和活化利用则是更重要的目标,从而续写历史文化遗产永续传承的时代篇章。
“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居民,这次活动让我对中轴线产生了更深的情感共鸣。”祈谷社区居民查哲说,“未来,我将积极宣传中轴线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它、热爱它,为这条千年文脉的延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东城区天坛街道工委副书记李强表示,作为“天坛人”,他将和同事一道,充分发挥街道坐拥北京中轴线与天坛公园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优势,积极投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实践之中。
本场活动是北京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活动本轮巡讲的收官场次。这支宣讲队伍由首都高校教师、社科理论专家、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宣讲员和北京曲艺团演员共26人组成,巡讲期间,他们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长城文化等主题,走进基层一线,共开展了17场沉浸式、互动式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