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近日对外公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来自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围绕意见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水网建设是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完善,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加快推进。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经累计调水突破800亿立方米;2022年以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引江济淮一期、引汉济渭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近年来新开工的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等31项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成后可新增供水能力49亿立方米。
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建设提质增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将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机制跟着资金走,推动工程高站位谋划、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关锡璠说。
关锡璠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及早下达中央投资、加强建设质量管理、强化工程运行管护,继续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形成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
意见提出形成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在场部门负责人表示,需从节约用水、地下水保护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等多方面着手,推动人水和谐。
地下水保护治理是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一环。与2015年相比,当前全国地下水超采量减少31.9%,超采区面积减少6.8%。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张祥伟表示,将在已有治理工作基础上,提出地下水压采、回补和河湖恢复面积等具体目标,从节水、产业结构调整、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方面采取措施,压减超采量,填补亏缺量,力争实现地下水水位持续稳中有升。
近年来,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取得显著成效。“大家熟悉的京杭大运河连续4年全线贯通,永定河连续5年全线贯通,海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越来越多的河流水量多了、水质好了。
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
意见提出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陈敏介绍,加快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就是着力构建现代化洪涝灾害防御“三大体系”,系统提升洪涝灾害风险防控能力。
构建现代化洪涝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即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健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具体举措包括综合运用蓄洪、滞洪、泄洪、排洪等综合措施增强对洪水的主动调控能力,优化气象水文监测站网布局,构建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三位一体”的洪涝灾害防御工作机制等。
今年,我国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特征明显。截至4日上午8时,我国累计已有329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目前全国已进入主汛期。”陈敏表示,水利部将围绕“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滚动加密雨水情监测预报,强化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抓好重点环节防御措施,全力保障江河安澜。 据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上一篇:仁心向党铸医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