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科技润陇原
创始人
2025-07-05 04:55:15
0

转自:天津日报

  当“种业芯片”点亮甘南牧场的希望,当“保鲜密码”唤醒百年梨园的生机,渤海之滨的科技“星火”,跨越千里山河,在陇原大地上刻下崭新的“农业足迹”。

  近日,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天津农科院)组建的“促进甘肃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专家服务团”入选“2025年国家级专家服务团”。这支“津”牌农科高手云集的“国家队”,正以农业为笔、科技为墨,助力当地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从“放牧鞭”到基因芯片:

  让高原藏猪身价倍增

  甘南迭部的深山里,藏族大姐班地曼赶着一百来头黑黢黢的小型猪下山归栏。夏风卷起藏袍,她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过去这些蕨麻猪满山跑,养一年才长十几斤,卖肉钱刚够换盐巴。”她指着远处尼傲乡的方向,“这些小猪崽都是从‘小八戒’买的好猪苗,好养活,长得快,年底‘小八戒’高价回收,能多数票子哩!”

  班地曼口中的“小八戒”,是天津科技帮扶团队与当地共建的迭部县蕨麻猪养殖育种基地。不久前,天津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闫峻带着团队第五次踏上这片海拔2200米的土地。这一次,他们带来的是凝结着基因密码的“种业芯片”。

  “你看这窝活蹦乱跳的猪崽,以前想都不敢想。”“小八戒”养殖育种基地经理朱斌在参观通道,隔着透明玻璃指向里面的发酵猪床,十几只圆滚滚的小猪正在母猪身边拱奶。过去受困于种群退化和粗放管理,当地藏猪产仔率极低——初产母猪仅产四五头,经产母猪也不过六七头。闫峻在实验室调出基因图谱:“我们给每头种猪建了‘电子族谱’,通过分子标记精准筛选高产基因,现在核心群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已突破11头!”

  变革源自一场科技攻坚。团队跑遍青藏高原采集500余份血样,在基因组中锁定繁殖力关键位点。当国内首款蕨麻猪专用“液相芯片”在甘南发布,甘南州能源所所长旦知草感叹不已:“祖辈放牧三百年,不如芯片扫一眼!”如今养殖户只需为小猪崽进行一次检测,就能避免3年育种试错损失。

  “当地正在扩建3个养殖育种基地,多点式繁育网络将高效育肥与高产基因结合,犹如给古老畜种装上‘双引擎’。”望着云山之间正在搭建的新厂房,闫峻抖了抖裤管上的泥土,“当育种芯片变成致富芯片,乡村振兴就有了硬支撑。”

  科技赋能打通全产业链。在天津专家指导下,腊肉车间飘起柏树枝熏香,去年新开发的腊味猪肉肠首次销往“长三角”。“过去单价卖三十几元一斤的猪肉,现在深加工后产品溢价三倍。”闫峻算着增收账:育种基地带动300余户分红,平均每户年增收约5000元,年分红总额150余万元,通过技术培训,为当地农户累计增加就业岗位120个。

  

  

  冬果梨的“返青术”:

  从35%损耗到黄金保鲜

  当甘南深山的种业“基因革命”如火如荼进行时,黄河岸边的百年梨园正经历另一场科技蜕变。在甘肃省皋兰县的百年梨园,皴裂的树干刻满岁月的印记。68岁的老梨农魏周尧抚摸着树皮感慨:“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冬果梨,往年存到年关就变‘黑心梨’,熬的梨膏带酸味,好梨贱卖心疼啊!”

  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冬果梨种植的历史已经延续了上千年。因为糖化程度高、风味浓郁,这种梨子除了鲜食,还适宜加工成梨膏、梨花茶、热冬果等产品。然而,受当地气候条件、保鲜技术水平等制约,每年约有35%的鲜果因褐变损耗。这种困境随着天津农科院专家团队的到来终被打破。

  “梨心出现褐变,其实都是温度不精准惹的祸。”在示范冷库中,天津农科院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存坤指着温度监测屏上平缓下降的曲线解释,“我们给冬果梨定制‘梯度降温计划’,从采收时的20℃经30天缓降至0℃,让冬果梨慢慢适应低温环境。”

  配合这项“梯度预冷降温”技术,团队还利用臭氧技术阻断催熟因子乙烯,犹如为梨子戴上“呼吸调节器”。

  在皋兰杰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精准智能冷库,专用精密测控系统实时监控着空气中的臭氧浓度。总经理钱招品拿起翠绿如玉的冬果梨切开:“瞧这果心!过去存一个来月就搁不住了,现在几个月仍透亮如鲜,褐变率从35%降到15%以下,最大限度保留了鲜果的原汁原味。”

  科技赋能让百年梨树结出“黄金果”。基于先进完备的保鲜技术,皋兰县的冬果梨鲜果终于“走”出家乡,“飞”上全国各地百姓餐桌;深加工的冬果梨膏系列产品因品质提升也深受各大商超及电商平台青睐,订单量同比增长220%,产品附加值增了6倍。“今年,我们打算把冷链物流和物联网溯源系统做起来,让智慧农业在当地深深扎根,更大程度上实现果品减损提质增效。”陈存坤说。

  与古树“对话”,与畜群“共舞”,是人类写给黄土地的最美“情书”。随着“津牌农业国家队”深入陇原,甘肃农业“新”蓝图已然铺展。2025年,天津农科院将分批次组织20余名专家赴平凉市、甘南州、天水市等相关地区开展技术培训、新品种培育、产业对接等服务。

  “东西部协作不是简单‘输血’,而是要帮当地培育‘造血基因’。今年,我们计划与甘肃省泾川县、灵台县等地区建设示范基地7个,引进天津番茄、辣椒、黄瓜、甜瓜、西瓜等蔬果新品种,并做好甘南构建牦牛种质资源库、天水大樱桃定制‘微气调包装’等订单式服务,为甘肃特色农产品插上科技翅膀,助力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天津农科院院长金天明表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西出台措施:见义勇为牺牲将获... 7月4日,记者从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了解到,新一轮为广西见义勇为人员采购人身意外伤害无记名保险项目已成...
都来学学这两起教科书式避险 转自:青蕉视频 【#都来学学这两起教科书式避险#】#四川...
吉林省总工会部署开展2025年... 转自:中工网中工网讯 据吉林省总工会微信公众号消息,炎炎夏日,热浪来袭。为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健康权益,...
热成一片!全国多地气温将超40... 转自:中国气象局昨日(7月4日)高温天气继续发展全国35℃以上覆盖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陕西关...
碾压式带货!95后把床垫拍成“...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一线调研丨碾压式带货!95后把床垫拍成“抗压神器” 退货率仅4%今年前5个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