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观察 刘文佳 四川在线记者 王若晔 王攀
进入7月,四川迎来一轮强降雨过程,多地不同程度遭遇暴雨侵袭。
7月4日,记者从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获悉,7月2日晚,阿坝州理县遇持续性强降雨,3日清晨该县下孟乡发生泥石流。幸运的是,因及时避险转移,16户41名群众避免了因灾伤亡。
抢险救灾现场。销号的隐患点“死灰复燃”
41名群众半小时紧急转移
7月3日早上7点左右,伴随着大雨,理县下孟乡嘉康村查谷沟,4.5万立方米泥石流倾泻而下,向着山下农田和房屋冲去。
理县属于四川盆地外围山向西部高山高原过渡地带,构造复杂、坡度较大,容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嘉康村查谷沟地处两山之间,靠近孟屯河谷。此前,查谷沟是一处泥石流隐患点,十余年前经过工程治理措施后,多年未发生灾害,趋于“沉寂”。
抢险救灾现场。然而,在强降雨诱发下,它“死灰复燃”。
根据气象预报,7月2日下午4点48分,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地灾黄色预警,提示理县地质灾害风险较高。几分钟后,阿坝州发布地灾橙色预警,对下孟乡等涉预警乡镇发送了提示单。当晚11点左右,下孟乡开始下雨,并持续一夜。7月3日凌晨4点、5点,根据实时掌握的雨情信息,理县又接连发布地灾风险短临预警,要求下孟乡等涉预警乡镇加强监测预警和安全防范工作。
“涵洞堵住了,石头在水里‘叮呤咣啷’的声音很大,查谷沟的水漫到了河坝的桥上。”7月3日清晨6点,正在查看情况的嘉康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忠和其他4名村干部,察觉到可能发生地质灾害。
“我们立即向乡上报告这一情况,并通知其他干部,分为两组挨家挨户叫醒村民转移。半小时左右,按照应急预案,沟谷两旁及下游40余名群众全部转移到临时安置点。”张文忠说,在第一波小规模泥石流冲下来后,后面又陆续冲下来两次,第三波规模最大。
抢险救灾现场。复盘避险过程
喊醒叫应、防灾演练很重要
灾害发生后1小时,理县地灾防治驻守技术支撑队伍负责人、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刘东与队友来到现场核査。
“查谷沟全长5.7公里,沟口和沟内都有泥沙淤积。强降水很容易诱发地质灾害,而当天这里几小时雨量达到40毫米。初步看,因为暴雨,水土高度饱和,加上沟内松散堆积物较多,泥石流淤满两座拦沙坝后,翻坝涌出冲到下游。”刘东说。
理县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对这起避险的案例进行了复盘,并总结了三点:
一是坚持把监测预警作为第一道防线,加密预警预报频次,健全“喊醒叫应”机制,强化动态调度抽查,把防灾措施落实到了“最后一米”。二是持续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及防灾演练,提升了基层干部群众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确保一旦收到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迅速果断转移。三是地灾治理工程发挥了显著防灾减灾作用,不仅为成功避险赢得了宝贵时间,也大大减轻了因灾损失。
抢险救灾现场。目前,技术人员已用无人机拍摄影像,接下来将具体分析灾情原因,分析险情趋势,为接下来落实防范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受灾群众已安置在乡政府旁的农贸市场。”四川商投集团驻理县下孟乡嘉康村第一书记易永兴说,灾情发生后,已加紧联系筹备水、食品等应急物资,为群众提供紧急所需。
在查谷沟受灾区域,当地有关部门正加紧抢险救灾,具体造成的损失正在进一步统计中。“目前正紧急抢修受损道路,附近群众山上的蔬菜、水果成熟,需要尽快拉出去卖,减少灾害损失。”张文忠说。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