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表舅是养基大户)
今天上证指数最高一度冲到了3498点左右,离去年10月8日后,再破3500点,仅仅一步之遥,但最后走了一个A字,下图,给市场提供了一些笑料。
但不用笑的太大声——今天上证的收盘价是3472点,已经创10月8日后的收盘价新高,同时,由于我们此前提到的,A股的分红创历史新高,因此,算上股息的上证收益指数,本周,已经创下2020年基日以来的历史收盘价新高了,下图。
而且,整体来看,今天在恒生科技开盘大跌2%的情况下,不管是A股还是港股,韧劲都相当强,至少是超我个人预期的——本来一早就跟投表韭量化想抄底,但实际也没抄到底。
而今天的下跌,更多的还是结构性的,A股这边,小微盘领跌,中证2000跌超1%,这也导致全市场80%的个股,都是下跌的,而中证红利领涨,银行再次创历史新高;而港股那边,今天依然比A股弱一点。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帮大家梳理了三条。
第一,是美联储降息预期要往后挪了,非美市场,都比较弱。
今早我们在《数据好的像造假》里面聊了,美国的6月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失业率下降,目前7月降息的预期已经无了,而年内合计的降息次数,也从3次下调到了2次。
叠加川宝那边宣布要开始给各个国家寄送对等关税生效的函,因此,除了美股昨晚自顾自的走强外,今天,全球股市其实都表现不佳,上证已经是领跑全球的表现了。
此其一。
第二,降息预期下降的副作用之一,香港金管局今天又回笼了港币的流动性。
强方和弱方兑换保证的那套东西,之前科普过了,不再赘述,大家只需要知道,5月份,港币触发强方后,香港金管局,向市场投放了1300亿左右的港币,然后香港市场流动性就宽松了,Hibor跌到了地板价;
而上周四,触及弱方后,金管局首次回笼,一共买入不到100亿港币;
本周三,第二次回笼,合计200亿左右;
今天一早,在昨晚非农数据炸裂的情况下,美债收益率上行,美/港套利空间再次扩大,因此,凌晨,金管局再次回笼,合计300亿左右。
也就是说,最近一周,金管局回笼了600亿港币的流动性,差不多是此前投放的一半左右。
下图,是美元兑港元的汇率走势的五日线(美国时间标记的),可以看到,几乎是一根横线,贴在弱方(也就是7.85),而绿色框出来的,就是每次金管局买入港币后,港币短暂升值的区间,但因为利差巨大,很快又会贴回7.85附近。
因此,对香港市场流动性边际收紧的担忧,也会对港股造成扰动,这是最近港股相对较弱的原因之一。
但是,我们之前说了,对港股,核心还是看,几个周期是否发生了变化,港币的流动性,主要是短期因素,不是中长期因素,因为港股市场本身的增量资金,就是南下,而非本地或海外资金。
此其二。
第三,量化新规下周落地的传闻,对小微盘造成了影响。
时间线上,今年4月3日,交易所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主要是来约束高频量化等的,而7月7日,也就是下周一,就是细则正式实施的第一天。
因此,这两天,开始有人传,该细则的实施,会对量化资金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量化资金主要参与的小微盘板块,这也是小微盘今天领跌的核心原因。
包括,部分事情都没搞清楚的宏观首席,也瞎凑热闹,带节奏,下图,实际完全没看细则。
监管约束高频量化的初衷是真,但是细则里,约束的,主要就是每秒300次以上的高频交易,这个标准没有发生变化。
但是,对市场情绪的影响,确实是实实在在的。
此前三。
大概如此。
......
上面,是造成今天市场结构化行情,小微盘和港股领跌的主要三个原因。
另外,大家也在关注,今天银行股领涨,再创历史新高的事情。
这里,有三块东西,是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的。
1、今天A股银行板块大涨1.8%,而港股内地银行仅涨0.7%,A股有明显的超额,主要是因为浦发等股份制银行,今天领涨,这里,最近有一些催化因素,比如浦发,10月底,有500亿的转债要到期,但之前只有100多万转股,而如果无法转股,相当于无法补充资本,且还需要兑付本息,对银行来讲压力山大,这时候,白衣骑士出现,6月底开始,信达系入场,拿下超过20%的浦发转债,并且6月底全部转股,进入前十大股东序列,因此,对银行资本的边际改善非常明显。
2、避险因素肯定也是在的,可以结合上面提到的,小微盘的扰动,资金有跷跷板的效应。
3、抓住主线,抓住主线,抓住主线。
如果还是不了解主线和银行股上涨的背景,再看看之前写的《银行董事长的一天》,基本面边际走差,但为何还有长线逻辑的原因,都写的很清楚了。
今天还有两个信息。
其一,平安人寿,增持邮储H股,超过13%;
其二,新华保险公告,出资112.5亿,认购鸿鹄三期,也就是保险的体外大基金,其占一半,合计225亿,投向是什么,看昨天的文章。
再强调一句,我没有唱多银行,我只是不看空,目前,表韭量化持有10-20%的A股和港股银行指数基金。
今天,平安资管也在中国资产管理协会上,发表了封面文章,这个周末,我会在星球上,把平安、泰康的两篇发文,完整地,再解读一次,想看的,还是星球见。
......
多聊一个市场的热点哈。
1、权益,ETF取名,真的是个大学问。
每天早上,我们会在星球里,把所有的机构行为、资金信息,都梳理一遍。
今早,昨日的ETF净流入前十大里,看到有个港股相关的红利ETF,博时恒生高股息ETF,513690,有超过4亿的净申购,仅次于港股的科技方向。
不过,这里有个很tricky的地方,你现在,其实已经搜不到这个叫恒生高股息ETF的产品了,因为它,6月底,把场内简称改掉了,改成了港股红利ETF博时,代码还是513690,下图。
其实,这是一个40多亿的大产品,一直算是港股红利类ETF的头部,之前,基金公司的小伙伴也来问过,觉得产品简称,恒生高股息,好像对散户来讲,记忆点不是很强,有没有改的建议。
我当时就说,“港股”或者“港股通”,要比“恒生”好;另外,同类产品太多了,如果是大厂的话,场内简称带上公司名字,未尝不是一个好事,毕竟,这类ETF,说半天,大头还是机构客户在买,这样搜起来不是更方便么?
截止昨天,全市场的ETF,已经超过1200只了,整体来看,随着产品数量越来越多,场内简称的重要性也会越来越高,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学问,需要结合用户搜索习惯、同类竞争格局等,好好琢磨,有时候,一个好名字,就是最强的阿尔法。
2、跟投建议。
今天,表韭量化,和表韭固收加,主理人都有发车。
发车理由,可以去平台上看,在天天、雪球、京东金融,搜索关键字,表韭(不要韭菜的谐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