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2024-2025年度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ICC)上海赛区在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赛。宇树科技机器人G1与2000多名来自长三角等地区的参赛青少年一样,也穿上赛服跃跃欲试。它还和小发明家一起,与现场观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电磁波科学界最高奖得主沈学础等握手相拥。
沈学础院士与小选手在一起。
作为全球领先的青少年发明创新赛事,全球发明大会1983年创办于美国。2020年,由中国和平发展友好基金会引入中国,定名为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每年举办一次。参赛年龄段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并包含中职学子,入选教育部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白名单”。从电子、材料到AI方法,参赛选手们比拼综合性、跨学科能力,大搞创造发明。
宇树机器人穿上赛服挥手致意。徐瑞哲 摄
来自上海市北郊学校的参赛选手袁韩梓,是一个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的科创少女。在虹口区“探究之星”微课题研究活动中,她走访车企、面访专家、3D打印,参与《未来汽车创意设计》项目;在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争创活动中,她从猫砂盆异味场景出发,设计解决方案“自动消毒猫砂盆”,并不断优化程序;在“环球自然日”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中,她实地调研湿地、研究生态机制,手工打造展台《小生态改变大环境——地球之肾:湿地》。
沈学础(中)与丁泓禹(左)、陈忠伟(右)等在巡展。
作为过去三届赛事的重要合作伙伴,3M中国总裁丁泓禹特别看重小选手以科学思维切入现实问题,提出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他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表示,中国每年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规模达到500万人,人口红利正在持续转化为人才红利。而早在20年前,3M中国就以“科学总动员”等公益项目助力国内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坚持每年暑假面向青少年开放位于上海的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走进那些已诞生了千余件专利的实验室。
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上海赛区启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评委阵容专门设立学生评委。来自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的学生吴金轩,就是从选手发展为评审。他不仅拿下2023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国赛二等奖,还摘得2024年世界青少年英才奥林匹克竞赛金奖,成为拥有2项科创专利的少年发明家。在现场,另一位评委则是3M中国研发总监朱敦深,这位北大博士携多位3M研发工程师以评审志愿者身份参与赛事,为选手们提供技术点评与实践指导,帮助提升项目的可行性。
ICC现场设立3M互动展台。
“2025年度3M科学现状洞察报告显示,65%的中国受访者建议年轻人从事与STEM相关的工作,57%的中国民众认为新的科学技术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朱敦深博士认为,这反映出科学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及其在未来就业中的关键作用。“科学教育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年轻人以创新思维回应现实问题的能力,并以专业支持青少年成长为未来的问题解决者。”
原标题: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上海开赛,超2000名学生参赛,宇树机器人也穿上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