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7月4日电(蒋巧玲)在加快推进海洋强省战略过程中,海洋环境不够“蓝”、开放利用不够“好”、科技创新不够“强”……这些问题怎么解决?4日,十三届福建省政协常委会召开第十四次会议,围绕“实施海洋强省战略 推动福建省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专题议政,协商建言。
会上,福建省政协课题组提交的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25万亿元,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三。福州和厦门的海洋生产总值之和占全省近半,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引领作用显著。第一产业稳步增长,水产品总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列,海水养殖种业规模和水产品出口额等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第二产业聚能起势,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383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五。第三产业提质增效,2024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超7.4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812万标箱。
报告提出,福建省虽然在实施海洋强省战略、推动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取得积极成效,但在统筹协调机制、整体规划布局、资源保护力度、资源开发效率以及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委员们开展深入协商研讨,提出了多项建议。其中包括:借鉴浙江、山东等地创新海洋经济发展领导机制的经验,探索设立省委海洋经济发展办公室,并在福州、厦门等沿海地区建立相应机构;支持“鹭江创新实验室”“福州海洋研究院”等高水平科创平台攻克关键技术,全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引导省内高校设立海洋领域交叉学科专业,推动高校与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进一步支持福州探索完善蓝色金融标准,推广涉海资产抵质押贷款,为海洋产业经营者提供更多融资途径;推动两岸海洋融合,建设“海峡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深化渔业、养殖等领域合作,简化贸易投资手续,为全省对台海洋合作探索路径等。
此外,来自海洋经济相关产业的委员也针对细分领域提出了具体建议。例如,石化产业作为福建省万亿级支柱产业,基地间协调发展不足,建议推动基地间原材料互供、物流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形成“大型炼化—高端新材料—终端应用”闭环;福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具备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建议构建海洋生物医药特殊通道,组建“蓝色药库专家委员会”,加速海洋生物医药的科技成果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