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农业的“芯片”,国产种子也需要DeepSeek时刻
创始人
2025-07-04 18:00:52
0

历史悠久、底蕴绵长的中国农业,正在出现一些新气象。

近年来,随着健康管理的日益普及,羽衣甘蓝等“洋食材”逐渐走上国人餐桌。这类网红“洋食材”营养丰富,受到追捧。但它们也有一个内在问题:这些蔬菜往往只适用于“白人饭”,在口味、口感和烹饪做法上,并不完全匹配国人生活习惯。对“洋食材”的本土化改造,催生了一大批国产创新型“超级蔬菜”的出现

盒马等本土零售企业,已经率先攻入了这条新赛道。

例如,继上线国产板蓝根青菜(菘油1号)后,盒马近期又推出了“Pro Max版”羽衣甘蓝——亚非皱叶青菜,受到消费者喜爱。相比于羽衣甘蓝,亚非皱叶青菜拥有更高含量的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口感更为脆嫩鲜甜。除了适合榨汁、制作沙拉外,它还适配于各类中式烹饪方式。该蔬菜一经上市,其月环比销售增长达到80%。

亚非皱叶青菜的种植源头一景 连线人供图,后同

相比于过去让消费者被动接受“洋食材”,中国农业工作者正在进行一种新尝试:让洋食材“主动”适应中国人。

新蔬菜是怎么炼成的?为此,我们专门连线了该蔬菜的生产方,亚非种业董事长贺亚菲。

贺亚菲表示, “我们从国内外收集了几百份羽衣甘蓝材料,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培育出了这款亚非皱叶青菜。一开始是想加工成时下年轻消费者喜爱的蔬菜粉,但发现种植出的成品兼具营养和风味,不只嫩叶可以食用,后期抽的薹也能吃,就连老叶都能榨汁或者制作蔬菜粉,更符合中国消费者习惯。”

“过去别人卡我们脖子,现在我们去卡别人国家的脖子,这个就叫‘种源可控’。”

研发基地一景

亚非种业董事长贺亚菲提到,近年来,中国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育种领域还存在“短板”,比如部分种子对外依赖严重,例如番茄、西兰花、胡萝卜等——为了限制中国农业的发展,一些国外进口给中国的蔬菜种子是“雄性不育”的。

“中国农业要想有国际话语权、行业定价权,就一定要把种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只种植别人卖给我们的品种,万一别人不卖给我们,岂不是就把我们的脖子卡住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葛贤宏对观察者网表示,现在很多中国种子公司尚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我们企业要步入一个新高度,行业要进一步保卫农业安全,就必须要有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防止一味低价等低质量内卷。

中国种业乃至中国农业,同样需要这样一个自主创新突围的“DeepSeek时刻”。

连线武汉种子工厂:更适合中国胃的“超级蔬菜”是怎样炼成的?

为了追求营养,中国人食用“洋食材”往往要牺牲口感。但随着中国自主研发的能力增加,这慢慢成为过去式。

谈到亚非皱叶青菜的研发过程,贺亚菲提到了这样一段过往。

在自主创业之前,贺亚菲曾在一家外资企业供职。彼时,很多外国公司盯上中国人餐桌上的生意,想在中国推广皱叶甘蓝——皱叶甘蓝的外形呈褶皱网状,叶子为深绿色,里面的花球是白色的,口感偏苦涩,适合做沙拉。贺亚菲留意到一个问题:国人通常在蔬菜上偏“甜口”,喜欢烹饪。皱叶甘蓝这样的结球甘蓝跟中国人需求不太一样。

很多外国公司,又将目光转向羽衣甘蓝。但羽衣甘蓝和皱叶甘蓝有类似的问题:很苦很“扎嘴”。贺亚菲意识到,这两种蔬菜确实都兼顾了膳食纤维和营养健康的需求,在欧洲非常盛行,但是并不适合中国人的口感。“有没有兼顾营养健康需求和国人口感”的解决办法呢,这成为这家种子公司创新创业的起点。

亚非种业在全球收集了300多套材料,涵盖了甘蓝类蔬菜的各类变种,并在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葛贤宏团队等学界力量的支持下开始了“本土化”新型甘蓝的研发。跟国外相比,中国人自己培育的新品种,维C含量更高,适口性也更好。同时,研发团队考虑到中国不仅爱吃菜叶,也爱吃菜薹的习惯,进行了针对性的研发。

据贺亚菲介绍,皱叶甘蓝原则上是“野生蔬菜”,不容易出薹,而且冬性(通过春化阶段时要求低温,又称为春化要求性植物)很强。在种源培育上,我们要对它不断进行改良,胁迫它(种子)“听话”,同时不断优化它的花期。这样出来的种子,才能更符合国内的消费习惯和农业生产实际。

此外,参考欧洲、日本市场用甘蓝做奶茶材料的习惯,国产亚非皱叶青菜还可以进行榨粉,成为奶茶供应链的一部分,让这款国产新型蔬菜真正做到“供应链的吃干抹净”——这也将提高这款新型蔬菜的供应链吸引力。目前,人们已经开始了有关的市场尝试。

研发基地一景

从“只能买种子”到“创造新品种”,14亿人的菜篮子要握在自己手里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很多常见蔬菜的“生杀大权”,其实之前并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和基础性核心产业。当前,我国种业振兴行动已进入第四个年头,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6%。但是,面对全球种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我国种业仍面临种质资源鉴定率低、育种平台衔接不畅、产业化进程缓慢等瓶颈。

例如今年4月,《学习时报》就曾在文章中提到,以甜菜为例,国产甜菜种子仅占市场1%,核心品种“遗传单粒种”99%依赖进口,且种业核心技术仍主要依赖于杂交选育和分子技术辅助选育等传统手段,对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高新技术掌握不足。为此,必须依靠科技力量,加速种业关键技术突破。

“一些蔬菜,外国人卡我们脖子。比如说西兰花,他们卖给我们的种子都是‘雄性不育’的。我们买他们的F1杂交种,哪怕是种在高校和育种专家的地里,我们也只能收获它的花叶,收不到他们的种子。他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很多种子就像一头被阉割过的猪,我们只能取食用部分,不能用它做种子去繁衍。”

谈到种子繁育的国际现状,贺亚菲感叹道,“国外对中国卡得实在蛮死的。”

“以前别人经常对我们说:你就要买这个菜,你就要买这个种子,甚至你必须要用什么价格要来买这个种子。现在事情变成了中国人去创造一种新的蔬菜,去创造更多新的种子培育的可能,让中国人的餐桌更丰富。中国人自己去育种、选种、配种,做中国人自己的产品。”贺亚菲如是说。

发生在这家武汉公司身上的变化,是近年来中国农业创新的众多缩影之一。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葛贤宏对观察者网表示,对我们国家蔬菜产业而言,现在更倡导企业自己开发一些新的品类,从而占据自己一个独特的战略位置,这样的话也不容易陷入低质量内卷——很多大型蔬菜基地、种植基地,如果都在卷同一种类型的蔬菜,就很容易亏本,甚至卖不出去。

皱叶青菜成为一些农民的“新生意”

“我们国内自己的企业,要能够做一些原始创新,不能只去模仿别人。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思路,也是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我们要能够逐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的企业、院校必须要有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国家的种业安全。”

葛贤宏同时提到,国产新型蔬菜不仅要被研发出来,更应该主动走向市场。这需要一套“组合拳”。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鲜少有人知道蔬菜也需要研发,虽然目前我国蔬菜种子研发等领域正在高速发展,但是,将这些研究成果变成家常菜并非易事,既需要种植企业的精心培育、试种,也需要盒马等渠道品牌的反馈、科普和推广。

发掘“新型蔬菜”,正在成为中国零售市场里的一股新力量。盒马蔬菜采购汉涛表示,对于零售渠道而言,蔬菜是差异化难度最大的品类。过去9年间,盒马一方面在全国搭建供应链,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娇气”蔬菜通过冷链输送到全国。另一方面,盒马也承担着“寻源者”的角色,挖掘各种小众、新奇的新品,而“实验室蔬菜”就是盒马今年新开发的目标。

让更多新型蔬菜进入中国人的餐桌,考验的不仅仅是源头的农业、农研,也考验下游的供应链、渠道和市场能力。这也是本土企业的巨大机遇。

(发言系电话录音整理,未经当事人审订;文中使用图片已获企业授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第七届MAGIC3上海市青少年... 中新网上海7月4日电(缪璐 陈惠晗)第七届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4日在沪开幕。本届...
最新或2023(历届)昆明体育... 新学期伊始,昆明初三学生就要进入中考模式。记者昨日从昆明市教育局获悉,从本月起全市最新或2023(历...
上海调查面馆二次销售顾客剩面 【#上海调查面馆二次销售顾客剩面#】#被曝二次销售剩面面馆已停业#黄浦区市场监管局通报:今日,黄浦区...
7万亿服务零售,商家如何掘金新... 出品/联商专栏撰文/和二当一个人每天所必须的衣食住行生活服务等需求被各类平台和商家争抢时,增量从何而...
富瑞特装A股股东户数减少271... 7月4日消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富瑞特装A股股东总户数为4.58万户,较上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