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太子山,绿意漫山峦,野花缀草间。长286公里的临夏州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蜿蜒盘旋,宛如一条彩色的“绸带”绵延山水之间,串联起积石山、和政、临夏、康乐4县,架起了临夏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桥梁”。
在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临夏县段,自驾车辆排成长龙,观景平台游人如织,天南海北的游客徜徉于太子山脚下,在这里邂逅“诗和远方”。
“风景太美了,有雪山、草甸和天池,和想象中的临夏完全不同。”陕西游客王晨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刷到被网友誉为“甘肃的阿勒泰”的耳子屲梁,心驰神往,这次专门和同事一起领略临夏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爬山、呼吸新鲜空气,让久处办公室的王晨身心放松。她说:“接下来,还要沿着旅游大通道继续前行,看看沿途景色,品尝当地美食。”
这样的场景,是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激活全域旅游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临夏州围绕深度开发西南部山区秀美自然风光、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文旅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投资17.84亿元打造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以太子山沿线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基底,深挖花儿、非遗、古生物化石等文旅资源,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农业、康养等融合发展。
沿路建起21个游客服务中心、27个观景台、56.2公里游步道,乡村民宿、自驾露营地、文化娱乐等业态遍布,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让游客从“走马观花”变为“深度体验”。
2023年,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夏天,临夏人开启“浪山”模式,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临夏县段备受青睐。
临夏县段沿线独特的地理区位,让游客能一览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的多元自然景观。临夏县文旅局文化馆副馆长卜成烂介绍:“每到夏季,市民和游客赏景、欢歌、品美食,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在旅游大通道临夏县段1号观景台,帐篷下,游客三五成群围坐,或欣赏美景,或品尝美食。这是甘肃雪膳羊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近打造的美食坊,自今年4月营业以来,生意火爆。
甘肃雪膳羊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临夏县一家集牧草种植、种羊繁育、肉羊育肥、产品加工、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农牧科技企业。随着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的“出圈”,游客纷至沓来,公司负责人杜六斤看到了新商机。
“我们美食坊有30个桌位,向游客提供手抓、烧烤、涮肉等临夏特色美食,周末和节假日时常满客。”杜六斤说。
杜六斤向记者算着“增收账”:“不仅餐饮火了,我们的羊肉制品体验店也成了游客‘带得走的临夏味’,现在还配套了全链条食材配送服务,生意越做越活。”
此时,美食坊不远处传来一阵阵高亢悠长的旋律。一台音箱、两部手机,罗晓萍和马海军在观景台直播“漫花儿”,歌声响彻山间,引来众多游客围观。
罗晓萍和马海军是县级花儿传承人,从事花儿演唱多年,在临夏市开设花儿演艺厅,传唱花儿。他们利用花儿谋生的同时,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更多人喜欢花儿、唱花儿。
“花儿作为民歌,是我们西北人的魂。在太子山下唱花儿,使花儿回归了本真。”罗晓萍最近每天都来旅游大通道直播。在直播间里,各地粉丝不仅喜欢上了花儿,更饱览了临夏的壮丽景色。
旅游大通道的建设,有效盘活了区域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等资源,直接带动了沿路村产业结构调整。
临夏县尹集镇新发村打造成以田园综合体为引领的农家乐集群村,新兴村打造成以现代农业为依托的农事体验村,围场村打造成以太子山天池为名片的旅游观光村,小岭村打造成以民宿体验为主导的康养休闲村。
卜成烂说:“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大通道将沿线景区景点串联成线,建成了集生态休闲、康养度假、美食品尝、娱乐健身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文旅农旅产业带。”
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临夏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90.77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40.24亿元。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正在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助推县域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都一鸣 责编:朱旺 校审:王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