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今天,近一万五千名篮球少年在黄浦江畔集结,2025年MAGIC 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正式开球。七年前,一个“零门槛”的三人篮球舞台在申城落地,如今已成长为上海乃至长三角体教融合的标志性品牌。它不仅是暑期里最热的赛事,更被写入《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工作要点》,成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重要注脚。
规模与能级的跃迁,见证一座城市的体育活力
2019年首届赛事的千余名参赛者,如今已扩展到覆盖368所学校、近一万五千人。不断攀升的数字映射着上海青少年体育参与度的快速跃升,也折射出“十四五”时期国家要求“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构建数字体育新形态”的宏观政策效应。
从社区球场到东方明珠、南京路世纪广场,再到今年首次启用的MAGIC 3 Valor Park——赛事专属文化地标,将于8月在洛克公园江湾店焕新亮相,全场景采用MAGIC3主题包装,展示历年赛事热血瞬间,展售MAGIC3青春主题周边,打造承载申城青少年篮球梦想的青春记忆聚集地。
赛事在城市地标间辗转上演,让青春脉动穿梭于商圈与人流,实现了体育赛事、城市经济与公共文化的三赢格局。赛事总决赛落户上海体育馆,更让许多少年第一次踏上“城市记忆中的冠军地板”,在巨浪般的呐喊声中完成与传奇的对话。
图说:往年MAGIC 3赛况,摄于南京东路。体教深度融合,为“校园—社会—赛场”打通成长链
《体教融合意见》发布后,上海率先将三人篮球纳入“一条龙”项目布局;教育、体育双部门联合印发的2025‑2027年学校体育项目规划把篮球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MAGIC 3正是这条链路的实践样本:分区赛扎根16个区校园与社区,大区赛走进核心商圈,精英组与市运会青少年组赛制衔接,优胜者还可直通市级精英系列赛,获得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机会。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赛事首次在暑期同步推出AI数据台与校园线上挑战。孩子们既能在实验室式的“魔镜”系统里看到自己的即时效率,也能通过“学校排行榜”把篮球热度转化为班级荣誉。数据与榜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也让“学训赛”真正形成闭环。
数字+文化双引擎,激活体育消费与城市美学
可以想象,当夜幕降临,Valor Park的立体裸眼动画与3×3球场灯光秀交替呈现。数字技术使得比赛实时回放、选手动作捕捉、观众互动弹幕同时在线,构筑了沉浸式观赛体验;赛事原创动漫、主题曲与IP周边,则在青春集市里与潮流品牌跨界联动。
国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推动研发新的数字运动形式”,而MAGIC 3的场景化运营恰与之同频:赛事流量带动线上商城与线下文创销售,青年消费在篮球文化中“边看、边逛、边买”,体育产业与夜间经济交汇成申城夏日的“第二赛场”。
从长三角到雪域高原,上海样本的开放版图
今年,MAGIC 3的版图再次外延:长三角精英交流赛引来苏浙皖冠军队同场切磋,沪藏友谊赛则把日喀则少年迎进江湾球馆。开放办赛的背后,是上海正在推进的“区域体育共同体”与“少年体育外交”。
上海体育局在年度工作要点中强调,要“支持各区创设青少年品牌赛事,鼓励对外交流,展示上海青少年风采”。当松江广富林遗址公园上空升起欢呼,当藏族孩子在东方明珠下完成空接暴扣,MAGIC 3已超越赛事本身,成为不同文化背景少年相互理解、共同成长的融合空间。
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宏阔叙事中,少年篮球是一条最生动的注脚。MAGIC 3把一颗颗篮球梦连接成城市脉搏,也为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注入青春维度。当比赛哨声再次响彻申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少年昂扬的身影,更是城市向上生长的活力与信心。未来的其他“赛场”上,他们或许依旧身披MAGIC 3的青春记忆;而属于上海的这段夏日故事,也将随少年脚步,被讲述得更远、更精彩。
原标题:《青春与城市共振!写在第七届MAGIC 3启幕之际》
栏目主编:陈华 图片来源:海沙尔 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姚勤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