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急救医生在给中暑患者补液
今年最强高温过程正在肆虐我国中东部,连云港已被气象部门标注为“高温风险极高”区域。城市地图“全红”,拉响防暑警钟。7月3日白天,骄阳似火,热浪滚滚,连云港市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共接到8起中暑警情,涵盖路边行走的老人、海边游玩的游客、户外运动的年轻人、户外作业的工人等多个群体。
7月3日午后,天气酷热,连云港海边游客增多。急救中心接到一起因高温中暑引发的求助警情。据出车的急救人员介绍,事发地点位于海边苏马湾景区。一位来自上海约50岁的女性游客在海边活动后,出现明显头晕、四肢乏力等中暑症状,因本身患有高血压病史,同伴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首次报警后,患者因短暂休息自觉症状略有缓解,误以为恢复,遂拨打电话取消急救。然而仅15分钟后症状明显加重,再次出现头昏眼花、乏力难以站立等表现,家属随即重新拨打120请求急救。
急救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后,第一时间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现场立即给予冰袋降温、静脉补液等处理,在进行必要医疗干预后将患者送至医院进一步观察治疗。目前,该名游客生命体征平稳。
连云港市急救中心医生张玉涛介绍了当天遇到的另一起典型案例:7月3日下午2:30左右,一名户外作业工人因高温中暑被工友发现后送至附近小超市。虽然已迅速进入空调环境并补充水分,但该患者因呼吸过快出现过度通气综合征,表现为明显头晕、口唇麻木、肌肉痉挛等症状。
张医生提醒说,高温中暑症状包括胸闷气短、头昏眼花、肌肉痉挛、呼吸急促、晕倒、意识模糊甚至丧失等,而过度通气是由于快速呼吸导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反而引起血液酸碱失衡。应对建议如下:尽量降低呼吸频率,慢慢用鼻吸气、口呼气;有条件时可就地取材(如纸袋、口罩、干净塑料袋)覆盖口鼻短时辅助呼吸,帮助缓解;若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持续抽搐或高热不退,应立即拨打120送医救治。
连云港市急救中心提醒:高温防中暑,请牢记!
一、高温时段尽量留在室内:使用空调、电扇降温;多喝水,少饮酒或含糖饮料;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及时监测身体状况。
二、户外工作者务必警惕:避开中午前后高温时段;穿浅色透气衣物,佩戴遮阳帽;注意休息,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晕倒后及时移至阴凉通风处,防止热射病。
高温预警不只是天气预报,更是健康警告!高温仍将持续,暑热当前,人人都应注意,尤其老年人、户外工作者、户外运动者、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婴幼儿等高风险人群。如遇中暑,请立即拨打120!
通讯员 马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