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在无垠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初夏的风裹挟着牧草的清甜,掠过智能化牧场里悠然进食的牛群,拂过错落生长的紫花苜蓿。伴随这浸润着现代农牧业勃勃生机的清风,农发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分行获批9800万元贷款,支持地方国有白音锡勒牧场农用地流转及地力提升。随着首笔5000万元信贷资金精准落地,白音锡勒牧场2万亩土地正经历着一场“土壤革命”。这场以政策性金融为杠杆的支农实践,犹如给草原经济播撒下一粒“黄金种子”,在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中破土抽芽。
金融甘霖 润泽生态农牧业沃土
作为首批投放的“启动密钥”,5000万元信贷资金在项目签约后10日内便完成投放,用于农用地流转及地力提升项目,如同为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量身定制了一场“及时雨”。该项目在2万亩农地流转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草原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性,通过科学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对草原生态造成破坏。同时,通过“深翻+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肥”组合拳,就像给土壤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营养剂”,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让草原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健康。
产业引擎 驱动农牧业现代化升级
在锡林浩特市传统的农牧业发展模式中,生产效率低下、科技含量不高是主要制约因素。而5000万元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注入,为地方农牧业的现代化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项目购置所需的机械设备,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标准化、科学化种植模式的引入,让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精准灌溉和科学施肥,农作物能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产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更具市场竞争力。此外,随着土地地力的提升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相关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将带动当地农牧业产业链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助力锡林浩特市农牧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迈进,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草原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政策引领 锚定战略定位精准发力
该项目通过生态友好型的农牧业发展模式,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助力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同时,流转的2万亩土地,经过地力提升后,将成为稳定的粮食和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随着当地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不断增强,为开展对外合作和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助力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此外,该项目的实施更以点带面,为自治区草原牧区探索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农发行方案”。
首笔信贷资金的落地,预示着这片被金融活水唤醒的土地正孕育着更多可能,正如白音锡勒牧场场长伊力其所说“这笔贷款就像给草原安装了高质量发展引擎,既守住了祖辈传下的绿水青山,又开辟出金山银山的新天地”。当政策性金融工具与生态智慧相遇,当传统牧场与现代科技相拥,草原上的这场“绿色革命”证明:政策性金融不仅是灌溉实体经济的“及时雨”,更是撬动新质生产力的“黄金杠杆”。(孙海清)
编辑:焦若涵
下一篇:72岁被查的厅官,被决定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