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烈飞 著
在神话传说时期,北京地区的居民为禺强族人,是黄帝的本族。《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道:“此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两晋郭璞的注释为“即幽民也,穴居无衣”。可以想到,这个时期的人们处在不穿衣服、住在山洞里的状态。
在北京的历史年轮中,清晰地标出了“周口店”这个地名。周口店位于北京市西南的房山区,距广安门48千米,这里有座闻名遐迩的龙骨山,山前的地势大致向东南倾斜,连接着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
在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发现了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10万多年前的“新洞人”和3万至1万年前的“山顶洞人”“田园洞人”。此后,在北京山区又发现了约9000年前的“东胡林人”以及8000至6000年前平谷上宅的人类遗址,从中可以追寻到北京人“家”的轨迹。
龙骨山是由石灰岩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在长期的水溶侵蚀下,形成大大小小无数的洞穴,其中,一个很大的山洞里埋藏着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20世纪初,当地老乡将这些化石视为“龙骨”,当作一味名贵的中药开采,久而久之,这座无名的山便被叫作“龙骨山”。后经考古专家考证,埋藏“龙骨”的洞穴就是中国猿人居住的遗址,里面不仅有四十余个男女老幼的骨骼化石,还有石器、骨角器及用火的痕迹。在用火痕迹里,有火烧的石块、兽骨、朴树子等,有厚达一米以上的灰烬层,可见在70万年前,北京人是以自然形成的洞穴为其“家”的。
那么,远古人类的家是怎样的模样?考古工作者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秘密。由石灰岩形成的龙骨山洞穴密布,且洞洞相连,特别是那些高大的岩洞,可容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共同生活。在山顶洞人遗址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发现整个洞穴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四个部分,上室为居住地,下室为墓地,下窨堆放废弃的兽骨。
考古学家还发现,这些洞穴内具有通风条件,便于用火。用火既可以取暖,又可以吃熟食。洞穴遗址内有很厚的灰烬层,表明他们控制用火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他们所居住的洞穴位置看,大都在半山腰上。这个位置既可抵御洪水的侵扰,又便于他们到山下取水。可见古人在选择家园时已经能够认识自然,并且利用自然。
在几十万年的洞穴生活中,古人类不断进化着。2001年6月,在周口店西南方田园林场的半山腰处,发现了一个仅能容一人出入的小洞口。这个洞口的周围既没有草也没有土,只有风化的石头,洞穴内一团漆黑。为了找水,林场员工带着手电筒钻进了洞穴中,没想到洞穴内部空间很大,人可以直起腰来。他们在洞穴中试着挖掘,水没有找到,却发现了一些细碎得像石头一样的骨头。经分析,这些骨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化石,这个洞穴就是约4万年前智人的“家”。洞穴因处于田园林场被命名为“田园洞”,为北京地区的古人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极具科研、学术价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