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欧洲并购与投资)
不惧关税威胁,2025年春季德国企业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创历史新低
图片来源: AP, Dpa, PR (2), Getty Images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虽然美国持续施压并试图通过高额关税吸引外国制造商将产能转移至美国本土,但德国工业企业对此反应冷静,并未计划显著增加对美投资。相反,德国企业正将目光投向成本更低、政策更稳的欧洲其他地区以及印度等国家。
该调查由咨询公司Horvath进行,覆盖了1000名德国企业的董事和高管。调查结果表明,在未来五年内,企业不会加大在美国的投资力度,与2024年相比,预计投资比例仍维持在16%。而德国本土虽然仍是首要投资目的地,占比为37%,但这一比例较上年略降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超半数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五年内缩减德国的岗位数量。
Horvath合伙人Ralf Sauter表示:“企业不会单纯为了规避关税而贸然在美国新建工厂,因为从决定投资到投产,中间的不确定性太大。”这与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一致:2025年春季,德国对美直接投资额创下新低,仅为2.65亿欧元,而2010至2024年间同期平均为46亿欧元。
由于工资成本低、营商环境友好、监管压力小,东欧和南欧正迅速成为德国企业的理想选择。调查显示,企业计划将12%的投资投入东欧,13%投向南欧和西欧,较去年均提升3个百分点。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捷克是主要受益国。
多个德国大企业已经有所行动:
博世计划到2027年底在波兰投资2.55亿欧元建设热泵工厂,新增500个岗位;
Miele将几乎所有家用洗衣机的生产转移至波兰,以降低成本;
梅赛德斯-奔驰在波兰扩大电动轻型卡车的生产基地,最多可提供1500个岗位;
依必安派特在罗马尼亚建立大型研发和生产基地;
Testo在葡萄牙投资中等数额的数千万欧元,新增500个工作岗位;
Diehl Aviation在罗马尼亚建设新厂,强调当地的供应链整合和专业技术人才。
虽然德国仍是企业数字化和绿色项目的重点投入地,但调查也显示,只有27%的企业计划在五年内增加德国员工数量,53%的企业则预计将减少岗位。
德国企业对国内市场过度监管表达不满。例如,光学检测公司Vitronic因无法获得周日工作许可,影响了其为国际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企业普遍认为德国在劳动市场和监管政策上缺乏灵活性。
调查还显示,德国企业在未来五年的首要任务是优化成本和收益结构,强化供应链韧性。这一方面受疫情时期经验启发,另一方面也是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紧张的结果。今年“供应链优化”在战略优先级中从去年的第八位跃升至第五位。
“数字化”也继续攀升至第三位,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安全成为关键焦点。德国企业日益认识到,在高成本国家维持竞争力的唯一方式是通过技术创新。
相对而言,“可持续发展”的优先级则明显下降,从第六位降至第十一位。Sauter指出:“企业并没有放弃净零排放目标,但现在更关注的是那些能带来长远回报的绿色措施。”这一趋势与KPMG等其他机构的调查结果一致:企业依旧重视可持续性,但实际投入减少。
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政策吸引德国企业赴美设厂,但德国制造业整体表现出强烈的战略自主性和风险意识。企业当前更青睐东欧、南欧及印度等成本较低、政策环境更稳定的地区,同时在本土推动高附加值的数字化和创新项目。绿色转型仍被视为长远目标,但在现实经济压力面前,降本增效与灵活应变成为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