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莫愁乡》播放破亿!说唱少年赵子彧如何一夜爆红?
创始人
2025-07-04 13:06:34
0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柴枫桔 赵奕 实习生 朱柯臻

“亚细亚旷世奇才”赵子彧就在成都成华区一个狭小工作室的人堆里。不到十平米的空间,盛装着无数年轻人的热望。

每天,十几个年轻身影就在这里忘情说唱。旁边的沙发因日日被踩踏,早已扁塌。赵子彧,原本也只是其中普通的一个。

但一个月前,一曲《莫愁乡》横空出世,让年仅18岁的他,在说唱圈燃起火花。这片被网友形象地称为“刷怪笼”的地方,也再次刷出“精英怪”。上一个,还是曾爆红网络的“诺米么lodmemo”。

如今,各大平台上,《莫愁乡》词条播放量已经超过1亿,点赞达数百万,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7月4日,点开其中一个平台,显示仍有1000余人同时在看。

“没有人能一直往上走,创作的水准也会时高时低,只要保持在路上就好。”爆红之后,有流量,也有迷茫。但赵子彧想的很直接。此刻的他,正如一枚吸足养分的种子,在这满载野心的摇篮中沉潜,蓄势,等待下一次迸发。

“刷怪笼”里刷出的“旷世奇才”

“亚细亚旷世奇才”这个艺名中,“亚细亚”取自亚洲的全称。赵子彧解释,因为自己的音乐融合方言和普通话,风格比较多元,很难用某个城市来定义,所以选择“亚细亚”这个更广阔的概念。

而“旷世奇才”,是18岁少年特有的锐气。既标新立异、让人印象深刻,也寄托着对音乐前景的期许。

被网友戏称的“刷怪笼”,则是游戏《我的世界》中一种能不断刷出精英怪的装置,后来被引申为不断出现厉害角色的地方。

“刷怪笼”刷出的赵子彧,是吉林长春人,2006年出生,至今未满19岁。就是这个18岁的少年,创作出引发数百万人共鸣的歌曲。“完全没想到会这么火,当时整个人都是懵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爆红和令人咋舌的流量数据,赵子彧至今仍觉得不可思议。

“早九晚八,五天年假,幺儿你在那边缺啥少啥,有事没事都打个电话,幺儿你到底啥时候回家,姥姥种的石榴开花了……”搭配MV中5毛钱特效的乡村场景,一个打着唇钉的黄毛少年用慵懒嗓音浅唱低吟。

“我诉愁肠向莫愁乡,把叹息吹成地上霜。明明快要崩溃了,却还要乔装无关痛痒。墙边拨浪鼓叮当响,往我手心上放块糖‘娃儿莫慌,姥姥在你边上’。”

没有浮夸的修辞,只有最直白的剖白。《莫愁乡》以近乎笨拙的真实击中网友心弦,映照出千万普通人的心事,映照出那些被生活碾过却仍不肯熄灭的念想,那些在奔波中渐渐模糊却从未真正遗忘的归途。

“可能是因为完全没有功利心,作品才显得特别真实自然吧?”欣喜过后,赵子彧开始思考其中的原因。那些质朴的画面、直白叙事的歌词,或许正是打动听众的关键。

各大平台评论区,数十万条留言讲述着各自的“姥姥故事”:“听到石榴树时眼泪止不住,我姥姥家真有棵石榴树……”“姥姥96岁了,只有见到我时才会清醒地笑……”

这些真实故事让赵子彧感同身受,“作品发布后就不完全属于创作者了,每个想法都有其价值。”也有人将歌曲无前奏无尾奏的结构解读为“梦境般的突然降临与惊醒”,赵子彧认为这种理解尤为精妙。

创作时,赵子彧坚持“不矫情、不造作”,只想把游子情感具象化。填词阶段字斟句酌,两段副歌四个小节,流淌的词句并不追赶节拍,反而像温暖的回溯之河,让那个身在故乡、身披烟火、有着最原始依托的自己,清晰浮现于眼前。

“莫愁乡”里的共振与乡愁

《莫愁乡》里流淌的不仅是大众的乡愁,更镌刻着赵子彧的个人记忆。

在说唱圈,有人将成都视作检验能力的试金石。今年4月中旬,一位业内经纪人朋友邀请赵子彧离开长春来成都,追求说唱之梦。

“但即便在家乡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在这里也会被众多优秀同行淹没。”赵子彧体验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目睹同行出色表现时,压力远大于羡慕。那时,背井离乡的他,生活境况窘迫,迷茫煎熬,不适应。

“某天夜里,我做噩梦梦到家人离世,醒来后仍心有余悸,满是抽离感。”赵子彧这样描述当时的感受。自幼由祖父母抚养长大的他,第一次在成都的出租屋里体会到彻骨的孤独,熟悉的亲人不再触手可及。

这场噩梦成为《莫愁乡》创作的契机。虽然起初只是随手在朋友圈宣泄情绪,但那些对家人屏蔽的文字,最终在多重因素的催化下,经过五至八天的酝酿,化作《莫愁乡》中的精神乌托邦。莫愁莫愁,姥姥的家,就是“莫愁乡”。

最初创作时,这首歌有两个候选名字,《忘忧桥》和《莫愁乡》。赵子彧反复斟酌,特意避开带有离别意味的“桥”字,选择更能唤起乡愁的“乡”字。

这不仅契合梦境主题,更暗含着赵子彧最深的恐惧:害怕某天突然接到那通不得不回家的电话。“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比彻底绝望更折磨人。姥姥的身体每况愈下,我们都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但谁都不愿说破。”

在赵子彧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早年离异,母亲常年在外奔波赚钱,姥姥、姥爷扮演着父母的角色。“现在因为工作,我也常常一两年才回一次家。离家时,脑海里他们的模样仿佛定格,可再见面,变化之大令人心酸。”

18岁的赵子彧,姥姥、姥爷已经80岁高龄。无论赵子彧怎么努力,却发现自己永远追不上他们老去的速度。这种无力感,让他觉得再多的回报都不够。

就像《莫愁乡》这首歌想传递的,是漂泊者的无奈,不是不想回家,而是身不由己。当现实冰冷刺骨,唯有在梦里才能短暂逃离。

“如果这是梦,请让我一直睡下去。”可梦终究要醒,因为没有现实,就不会有梦境。无论梦境多么美好,被闹钟惊醒的那一刻,依然要直面生活。

“流量”少年的清醒与蛰伏

赵子彧的成长轨迹,像一部现实版的励志电影。小时候的赵子彧,极度自卑。经历过校园暴力,对自己外貌极不自信,“是说唱,让我找到自己。每当站上舞台,那些偏见仿佛都烟消云散。”

高二辍学后,赵子彧的人生轨迹开始偏离常规。从被骗的理发学徒,到辗转河北的快递员、餐厅帮工、加油站员工,这个少年过早地尝尽生活苦涩。“那些被克扣工资的日子,都是社会给我上的第一课。”

在河北,赵子彧攒了八九个月的工资,买了设备想做歌,却在一次系统重装中丢失了十七八首歌的创作素材,“作品没了,那些旋律还留在记忆里。”

今年4月,怀揣音乐梦想的赵子彧来到成都。在2号线界牌站附近的合租房里,这个年轻人常常幻想未来的演出场景,这种对舞台的渴望,支撑他熬过无数个想要放弃的夜晚,“观众齐声跟唱,闪光灯如星河般闪烁,想到这些就会热泪盈眶。”

“音乐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再难也要坚持下去。”谈及坚持的理由,赵子彧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感谢团队的支持,感谢每个机会,甚至要感谢那些给予挫折的人。感谢听众的认可,他们的喜爱是对作品最大的肯定。

爆火后的商业变现仍在摸索中。“实际收入连团队都还没分配到。”赵子彧计划通过演出和持续创作来增加收入,同时深入了解市场规律。

“实际上,我的歌适合引发思考,但不适合竞技。”赵子彧对自己的音乐风格有着清醒认知,他坦然接受网友们“非技术流”的评价。

“大家的评价是对创作的正向激励,最终都是要靠作品说话。”闲暇时,赵子彧也依然会选择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余华和鲁迅,这些洞察现实的作品影响着他的创作。

“亢奋状态写不出好作品。”走红后的赵子彧,选择回归平静,在团队明确分工的支持下,专注创作,时刻提醒自己,现在的成绩只是起点。

有人质疑赵子彧,这首歌的流量过去后,他又将怎么办?面对起伏,赵子彧引用太宰治的话自勉,“若能止住突如其来的狂喜,那悲伤自然不会来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今年第4号台风将生成 粤要求海...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7月4日电 (记者 王坚)广东省气象局4日通报称,有南海热带低压于当日生...
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7月4日晚间,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600150.SH)公告,公司拟向中国船舶重工股份...
苏银理财恒源目标盈51期7月4... 7月4日,据苏银理财披露,该公司发行的恒源目标盈51期募集期为2025年7月4日至2025年7月9日...
*ST汇科: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 7月4日晚间,珠海汇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汇科,300561.SZ)公告,公司于7月4日收到中国...
全国用电负荷超14亿千瓦,创历... 转自:上观新闻记者今天(4日)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近日,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