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婉)在国新办今天上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透露,截至今天早上8点,累计已经有329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个别地方极端强降雨引发山洪、山体滑坡、城市内涝等灾害。
洪涝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陈敏指出,极端天气事件近年频发,水灾害风险加大,防风险保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复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就是遵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价值理念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着力构建现代化洪涝灾害防御“三大体系”,系统提升洪涝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应对极端暴雨洪水的韧性。
陈敏介绍,构建现代化洪涝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就是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健全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通过综合运用蓄洪、滞洪、泄洪、排洪等综合措施,增强对洪水的主动调控能力。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优化气象水文监测站网布局,增强雨水情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实现延长洪水预见期和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的有效统一。健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构建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三位一体”的洪涝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增强极端暴雨、特大洪水、重特大险情灾情的应对处置能力。同时,依法加强蓄滞洪区管理和水库库容管理,留出行洪排涝通道和蓄滞洪空间。
“今年,我国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特征明显。”陈敏表示,南方进入汛期后遇到了第一号台风“蝴蝶”,现在全国都进入了主汛期。水利部围绕着“四不”目标,即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重点部署开展了强化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强化中小河流堤防巡查防守、入汛以后滚动加密雨水情监测预报等工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