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虚假摆拍 别让卖惨煽动公众情绪
创始人
2025-07-04 10:48:06
0

吴福仲

前段时间,一则题为“生活不易,又一‘单王’倒下了”的短视频在网络热传。画面中,一名外卖骑手倒地不起,字幕上赫然写着“单王倒下”,瞬间引发网友关于“骑手猝死”的猜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骑手只是因地面湿滑摔倒后短暂晕厥,后经众人救助及时送医,并无大碍。这一“乌龙”事件背后,却揭示出当前短视频平台中愈演愈烈的乱象——“情感策展”。

所谓“情感策展”,指的是以情绪煽动为中心的内容包装与情节设计,通过夸张渲染、剪辑拼接甚至虚构摆拍,引导观众情绪、博取流量关注。这类视频近年来频繁出现,从“果农重病跪求收购”到“凉山贫困少女卖惨带货”,再到“骑手暴雨中跪地痛哭”,无一不是通过构建“苦情叙事”,唤起公众的同情心和正义感,从而在平台算法的推波助澜下收割关注,变现盈利。

公众情绪之所以被当作流量收割的“韭菜”,与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和传播机制密不可分。一方面,在注意力稀缺、信息爆炸的语境中,平台的算法机制天然偏好情绪张力强烈、能够引发共鸣的视频内容。愤怒、悲伤、感动等高强度情绪,成为短视频突围的“硬通货”;而社会热点、民生困境与个体苦难,则成为最易引爆传播的“情绪燃点”。在这样的推送逻辑下,视频是否真实、是否完整还原事实,反而退居次位,甚至被刻意压制。

另一方面,内容生产者也迅速迎合并内化了这种平台偏好,逐渐走向情绪制造的工业化、标准化路径。一些MCN机构甚至专门研发“情感营销”剧本,提供话术模板与镜头指导,教创作者如何利用慢镜头、催泪字幕、煽情配乐等组合技,制造“命运坎坷却坚强乐观”的人物设定。一条看似自然流露的“街头偶遇”视频,实则有可能是经精密策划、多次测试后的“爆款模型”,其背后,是对用户情绪的精准拿捏和商业利用。

这一趋势的蔓延,带来的不仅是内容质量的下降,还在以多重方式侵蚀着我们的舆论生态和社会信任基础。首先,它扭曲了公众对现实的认知。大量以悲情包装的“伪纪录片”简化复杂事件,遮蔽多维真相,强化片面情绪。其次,它绑架了公共情绪、污染了舆论环境。一旦公众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即便事实澄清,也难以扭转舆情走向。公众在反复经历“被感动—被欺骗—再愤怒”的情绪循环后,极易陷入广泛的信息怀疑主义,对真正的社会议题失去参与热情。再次,它侵蚀了社会信任,削弱了公共关怀。当“共情”被算法催化成可消费的观感体验,真实的苦难则更容易被质疑。人们开始以“看戏”的姿态面对他人遭遇,以“设局”的视角揣度社会事件,真正的公共关怀则难以汇聚和触达。

破解短视频虚假摆拍乱象,必须超越简单的“封号删帖”思维,构建涵盖技术、制度与文化的多维治理体系。在技术层面,应对未经核实的视频信息内容进行预警,并建立及时畅通的投诉举报与辟谣机制;在制度层面,需强化平台责任、建立MCN机构信用档案,对多次违规者严肃惩处;在文化层面,则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公众对“情绪操控”的识别力,引导用户回归对真实的尊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治理的重点不应仅在于“堵”,更要善于“疏”。平台应大力扶持优质内容创作者,优化算法逻辑,给予真实、深度、质朴内容更多的曝光权重;而视频创作者也要摆脱“情感策展”的路径依赖,寻找更具社会温度与人文深度的叙事方式,在真实、尊重与思考中打造自身的内容力与影响力。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建立在虚构的悲情叙事之上;一个可信的公共空间,也不能任由流量算法定义。唯有将真实、尊严与信任重新树立为数字时代的基石,我们才能迎来一个更加清朗、有序、值得信赖的网络传播环境。(作者是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学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75年来,多数省会在变热!贵阳... (转自:贵阳晚报)近日,今年以来最强的高温过程正在席卷中国,上海、杭州附近或迎来史上最早40℃。气象...
元戎启行不想做Plan B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继技术副总裁艾锐和产...
放假看娃不用愁~西山区暑期托管... 重要通知亲爱的家长朋友:蝉鸣悄起,夏日已至,西山区2025年暑期托管班即将开启,这里没有烦恼追着跑,...
1-5月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 转自:光明网  光明网讯(记者 张诗奇)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负责人杜朝新在7月4日国务院新...
《行进大湾区・朋友之路》直击2...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在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内,以“绿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