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隋艳华
宋代的苏轼,可谓是中华千古大才子,书法为宋四家之首,《寒食帖》天下行书第三。豪放派诗人代表,一改宋词的婉约风格。“士人画”的概念,奠定了“文人画”的基础。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性情大气豁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等诗句家喻户晓,经久传诵。
这位高能全才人物,随意写了许多杂记、随笔,内容丰富,为《东坡志林》。当我看到其中一篇《三老语》时,惊讶万分,脑洞大开,吹牛到这个份上,简直是史上最高段子手。
《三老语》说的是有三位老人相遇,有人询问他们的年纪。其中一位老人捋着白胡子说道:“我记不清自己多大岁数了,只记得小时候和盘古一起玩,我们是好朋友。”盘古可是开天辟地者,那岂不是有天地就有这位老人。
另一位老人看了眼“与盘古有旧”的老者,微笑着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多大年龄,只知道我吃完蟠桃,把桃核随手扔在昆仑山下,现在桃核堆得已经和昆仑山齐平了。”蟠桃,在古书中可是大有说法,《山海经》中“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太平广记》说“此桃三千年一生实。”《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直接原因,就是蟠桃会没邀请他。传说人吃了蟠桃可以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这位老者吃过的桃核已经堆成了山,貌似一位长生不老的仙人。
最后这位老者,眯眼不屑道:“只记得,我每当大海干了,变成能耕种的田地时,就在海边的屋子里放一个筹码,也没记住大海干了多少回,只知现在筹码已经装满了十间屋。”筹,是用竹、木等制成的条形薄片,古时用于计数或领取物品凭证。小小的薄片已经装满十间房子了,也真是数不过来。现代科技研究,一次完整的“沧海桑田”过程可能需要3亿年。这位经历无数次“沧海桑田”的老者年纪简直无法估计,且还在继续添加,这就是成语“海屋添筹”的来历。
如今,网络上的各种段子铺天盖地,但能写到苏轼这个段位的却寥寥无几。苏轼的段子,让我们在捧腹之余,又增长了见识,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