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创投资本是金融体系中最活跃的“因子”、最澎湃的“活水”。7月3日,一场大雨丝毫没有影响全国各大创投机构深度了解沈阳企业的热情,辽中、铁西、浑南、大东……投资专家们走进一家家企业车间,边走边看,边聊边记。
作为2025创投辽宁发展大会的重要环节,本次走访后,多家创投机构表达了跟进洽谈的意愿,实现“慧眼资本”与优质项目无缝对接。
创投机构深度走访沈阳企业
7月3日一大早,参加2025创投辽宁发展大会的部分创投机构第一站走进沈阳远程摩擦密封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程摩擦)。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轨道交通、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等车辆用制动系统关键部件(高铁闸片、新能源汽车刹车片等)研发生产制造企业,且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创始人赵艳晶介绍,历经近15年时间进行研发,已实现高铁刹车片的国产化替代,赋能中车城市轨道交通,并且生产出了全面且无污染的刹车片,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地区。远程摩擦展现出来的“金种子”特性,引起创投机构的极大兴趣。“综合毛利率是多少”“商业‘护城河’的核心是什么”……来自启迪创投、中信金石投资的大咖不断提问,深入了解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
沈阳华德海泰电器有限公司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注于高科技、智能化环保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研发、制造。 ,沈阳“金种子”吸引投资大咖)2014年研发的72.5kV及以下环保型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填补国际空白,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公司展厅内的一面专利墙成为了大家的“打卡墙”,墙上张贴着公司获得的整整100项发明专利证书、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希望下次大家再来时,我们获得的证书比现在更多一些。”总经理徐海旭说。
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中之杰流体控制有限公司……每走进一家企业,创投大咖们都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拍照、提问、加微信、留联系方式、约深入洽谈……
“很快就会带团队再回来”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辽沈地区的企业有产业积淀、有科技成果、团队中工程师文化浓厚、人好打交道,估值也很务实,北京、深圳的机构都常常跑辽宁,来找优质的企业。
在参加深度走访的创投大咖中,苏州丰源有成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伙人、首席运营官杨慧婧是第一次出席创投辽宁发展大会,但不是第一次来沈阳。“我们是一家总部在北京、落地在苏州的企业,聚焦于投资高端制造、航空航天领域的科创企业,早在2023年就投资了沈阳梅特科航空。这是一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是我国率先进行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涡轮叶片涂层技术并实现批量化生产的民营企业,也是突破卡脖子的企业。”杨慧婧告诉记者,这几年沈阳梅特科航空在科技、资本、产业的多轮驱动下发展得很好。
在谈到7月2日出席路演、7月3日深度走访,杨慧婧笑言:“我是‘上货’来了!昨天也联系上了很多专精特新‘小巨人’、突破卡脖子技术、准备上市或者是净利润非常好的企业。这些企业投资价值很高,等我回北京了,很快就会带团队再回来开展工作。”
已完成A轮融资的沈阳华德海泰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旭告诉记者,“我们正在进行B轮融资,已有多家参加创投大会的机构与我们点对点联系,效果非常好。”
双向奔赴持续进行中
“这次组织这么多重量级的投资机构集中走访我们沈阳市重点企业,是2025创投辽宁发展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核心目的,就是搭建一个精准、高效、直接的对接平台,把全国最好的创投引进来。”沈阳市委金融工委专职副书记原春凤说,深度走访就是要为“技术找资本,资本找项目”牵线搭桥,真正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资本赋能实体经济,加速沈阳市科创企业和重点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走访只是第一步,双向奔赴还在持续进行中。据悉,各家创投机构均受邀加入了“创投辽宁”平台,通过平台可以继续挖掘沈阳的“金种子”“好苗子”。辽宁股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斌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创投辽宁”平台汇聚了沈阳市150个融资项目,覆盖高端制造、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去年9月以来,平台13家沈阳企业融资4.63亿元。2025创投辽宁发展大会上进行路演的30家企业,沈阳12家,占比40%,包括种子独角兽冷芯科技、制造业单项冠军华德海泰等,进一步彰显了沈阳在半导体、新能源等新赛道产业的优势。
后续,市委金融办和相关部门会全力以赴,为投资机构和本地企业的合作提供最优的营商环境和服务保障,让更多资本活水流入沈阳市实体经济,助力科技向新、资本向实、产业向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