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花区融城花苑小区,
一个“不可能”的数字,已延续近二十年!
每平方米物业费0.65元!
面对无维修基金、设施老化、1163户居民构成的复杂局面,这个建于2002年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如何用“白菜价”撑起小区运转?
01
物业费风波
迫在眉睫的“信任危机”
“要涨到8毛钱?我们住了十多年都是6毛5!”2023年7月,融城花苑小区公告栏前挤满了议论纷纷的业主。业主们对物业费上涨的不满,迅速发酵。
“经济适用房小区居民收入普遍不高,物业费是敏感神经。”融城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婷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作为长沙最早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之一,融城花苑本就面临住房维修基金缺失、管道老化、路面塌陷等“先天不足”,加上居民来源复杂,治理难度远超普通小区。
破局之道始于一场“圆桌会议”。社区党总支迅速启动“四方联动”议事协商治理机制——社区、物业、业委会、监事会与业主代表围坐一堂。
“咱们都是住在这里的家人,吵解决不了问题。”刘婷的开场白打破了僵局。经过三轮协商,各方达成关键共识:重新选举业委会,由社区牵头成立筹备组,发动党员、楼栋长、志愿者参与报名。这场持续好几个小时的会议,为化解危机埋下了“红色伏笔”。
小区修复了3处下水管道、1处房屋防潮层及塌陷门厅,修补路沿石10余处、台阶路面70多处,更换全部楼道消防设备。02
新业委会上任
公共收益的“民生账本”
2024年8月,随着第七届业委会选举落幕,新班子做的第一件事就让居民眼前一亮:在物业招投标文件中明确“物业费维持0.65元/平方米不变”,并附上一份详细的《小区公共收益使用方案》。
钱从哪里来?事该怎么办?业委会主任杨微的账本透出压力与智慧:“公共收益不足50万元,要留应急款,每一分都得掰成两半花。”
省钱,成了这些“红色管家”的本能。
老旧小区里大树遮天蔽日,一些树枝甚至伸进了居民家中,业委会多方询价,修枝砍树最高报价达20万元。业委会最终自组队伍:3名专业工人加8天登高车、6个小工,6.88万元解决300多棵树木修枝与15棵枯树移除,省下十来万元。
融城花苑小区绿树遮天蔽日。部分楼栋门厅塌陷维修,若外包需2000多元。业委会成员吴树平和物业师傅一起,汗流浃背地搅拌水泥,自己动手修复。最终,一处门厅仅花费几百元便恢复如初。
采购20个高清摄像头,吴树平和业委会成员跑了七八家店,手机里存满了不同型号的报价单和实拍效果图。“省一块是一块,这钱是大家的血汗钱。”他最终在实体店淘到性价比最优的方案,能修的摄像头修一修继续服役。
03
透明专业
花费经得起“放大镜”审视题
省钱的同时,业委会还用透明专业的流程赢得了业主们的信任。5000元以下支出需业委会5人中3人同意;超5000元则由业委会加监事会共10人集体把关。小区有高级经济师、律师等专业人士义务“坐镇”,确保每一分支出精准合理。月度联席会常在周末开到深夜,每半年晒出明细账本,所有花费经得起“放大镜”审视。
为了让“六毛五”的物业费可持续
业委会将有限的资源精细规划:可用公共收益的部分,三成补贴物业维持基础服务(保洁、保安、客服),七成投入硬件改造。社区再投入惠民资金精准补充,形成合力。
通过深入推进“党建聚力·和美星城”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行动,融城花苑小区有了大变化。
每平方米物业费0.65元的小区,被管理得井井有条。
为了让居民明明白白,每半年,小区公告栏前总会聚集不少居民细看新贴出的公共收益支出明细表。一年多来,这个“精打细算”的业委会交出了亮眼答卷:修复3处下水管道、1处房屋防潮层及塌陷门厅,修补路沿石10余处、台阶路面70多处,更换全部楼道消防设备,完成大规模绿化剪枝……76岁的马信贵感叹:“老毛病都给治了,住着舒坦多了!”
“下一步最急的是晾衣架。”杨微指着几栋楼前锈蚀断裂的晾衣架,“我们统计了,有35处损坏严重需要换新,还有十几处需要加固。楼顶的公共晾衣绳也老化得厉害,都要修。”业委会已经量好尺寸,正在寻找性价比最高的材料:“争取用最少的钱,让大家晒被子不再‘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