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87架!中国无人机表演缘何能一再刷新吉尼斯纪录 记者独家揭秘幕后故事
创始人
2025-07-04 08:35:56
0

每经记者|陈利  黄婉银    每经编辑|陈旭    

6月的重庆,闷热潮湿。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广场上,一群人正围着一堆“无人机机巢”忙碌着,那里面装着11800架等待起飞的无人机,它们即将进行一场吉尼斯纪录的挑战。

一场表演的成功需要导演、演员、幕后工作人员一起努力。对无人机表演来说同样如此。要完成这次挑战,需要无人机“演员们”突破通信故障、恶劣天气、技术瓶颈等表演障碍,需要导演们设计好一场精彩的剧情画面,更需要幕后技术人员搭建安全稳固的空中表演舞台。

“我宣布,此次挑战最终有效数量为11787架,成功刷新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成功。”6月17日晚9点20分,吉尼斯认证官侯颖的话声落下,新的“最多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图案”吉尼斯世界纪录随之诞生。与这一纪录密切关联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无人机集群表演市场90%份额占据者(数据来源: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这也共同勾勒出中国低空经济从技术追赶走向全球引领的缩影。

无人机表演现场

前奏:彩排过程克服重大技术难题

以往,一场常规的无人机表演,一般最多提前一天进行彩排试飞。为了这一次吉尼斯纪录挑战,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漠大”)的团队第一批人在5月份就从深圳前往重庆,在正式挑战之前,他们进行了6次试飞。

对无人机表演而言,从一次性飞行无人机1000架到10000架是一次跨越,而从10000架到10001架同样也是。

“每一次数量的增加,都是对技术的考验。”大漠大副总经理覃海群坦言,自己是6月8日到的重庆,但6月8日、9日、10日这三天,团队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无人机通信不畅就如同手机失去了信号,无法连接运作。覃海群他们在突破1万架的过程中,就面临了一个通信技术的难点。

无人机如何能自动在天空展现设计好的图案?在设计阶段,设计师把线状图案转化为点状图,每个点对应一架无人机,通过编程规划其飞行路径,并导出集群控制系统所需文件。

表演前,工作人员将文件导入主控电脑,主控电脑通过无线电信号发送指令,总控员按下启动键,无人机即可自主完成表演。

而在将1万架无人机的表演数据传输到地面控架时,覃海群和同事发现这个传输时间需要2个小时。“我们当时就傻了,光传输都要2个小时的话,无人机早就没电了,这还怎么飞?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为此,团队一方面尽量压缩数据量,能不上传的尽量不上传;另一方面,他们也升级调整通信设备,最终将原本2个小时的传输时间压缩到10分钟。

6月14日晚9点,在弹子石广场,第一场常态化无人机驻场表演正式开始。当数千架无人机陡然升空、在漆黑的夜空中拼出流动的光影图案时,团队成员时刻紧盯着主控台,不敢有放松片刻。

正当表演进行时,突然来了干扰信号,团队所有成员立即开始查找干扰源、安排飞机补位,保证表演顺利完成,直到最后一架飞机落入收纳箱。

在解决通信难题过程中,覃海群和团队最初考虑过AP(无线接入点,俗称“热点”)、设备、设置等各种问题,还对每次传输的数据量等都进行了修改。但后期团队发现,由于预埋的直播接口会因占用两个信道而影响无人机通信传输,随即跟直播方重庆广电协商并屏蔽了干扰源,由此保证了试飞的成功。

中场:排除恶劣天气不利影响

6月15日,是本次重庆无人机表演正式开始前的最后一次试飞,试飞被安排在当天凌晨2点。

然而当天刚到凌晨时分,重庆的夜空突然刮起风并下起小雨,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覃海群不得不让工作人员盖起了遮雨布,并与气象等部门保持联系,考虑是否推迟试飞时间。

因天气等意外状况而被迫暂停表演,早已成为无人机表演行业的家常便饭。好在这场雨没有下太久,凌晨1点,雨势渐歇。覃海群示意团队再做最后一次检查,准备启动设备。

“无人机编队表演不是想飞就能飞的。”团队的无人机飞行工程师陆子祥透露,正式表演前,执行服务公司需提交大量资质资料用以申请空域,在得到许可后,再带上安保方案、应急预案等多项材料,向当地治安主管部门申请报备。这背后严格的审批流程,观众是看不到的。

团队正在紧张进行测试

陆子祥虽然才24岁,但已参加过数十次重量级无人机表演秀,他也是这次挑战表演的主飞手之一。

最后这一次试飞很顺利,但表演细节仍然需要修改——相关方临时提出了部分脚本调整要求。

“从最早5月初对接开始,一直到正式飞行前,设计部分都会不断地进行修改。特别是当无人机数量很多时,就算是电脑配置已经最高,设计修改时依然会出现卡顿的情况。”覃海群说,尽管团队到现场的只有30多人,但包括在深圳总部的设计等后端部门的同事,表演前的几天也一直在加班工作。

等到试飞结束,已是6月15日凌晨3点,覃海群与团队依然在忙着进行复盘。

高潮:760米超远距离+贴水飞行

此次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不仅要解决无人机表演的通信问题,团队还要克服“负高度飞行、760米超远距离、贴水面飞行、分散场地协同作业、高低空动态变换”等现场遇到的多重技术难题。

受重庆山地地形影响,要在主城区里找到一个能同时停放上万台无人机的场地并不容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表演现场看到,上万台无人机被分别摆放在最大高差约8米的4个场地上,这种场地对技术的要求会很高,需要团队将高度找平。

6月17日下午5点,室外温度达到37℃,重庆规划展览馆外的广场地面上,上万架无人机正被志愿者们摆放出来,并一一安装上电池,仅这一步就花了近一个半小时,而这已然是技术优化后的结果。

覃海群回忆,2020年进行一场表演,共有3000多架无人机,在起飞前需要100多个人一架架手动摆放对齐,所需要的场地也非常大,她形容这是“插秧式”的工作。

这就导致运营的人力成本很高,特别是海外客户反馈,做一场无人机表演,人力成本甚至高过无人机表演本身。

但这也倒逼团队完成了技术迭代。覃海群及其团队决定做一个智能的无人机收纳箱,将12架无人机集纳在一个箱子里。需要现场表演时,只需要打开箱子就能一次摆好12架无人机,无人机能直接从箱子起飞和自动返航归位,将场地面积缩减80%,人力成本降低50%。

无人机被放置在收纳箱中,可大大节省人力等成本

覃海群说,有了这个技术,人力、时间、运营等成本都大幅降低。比如他们在重庆的无人机常态化表演,2个技术人员加上5个地勤志愿者,就能搞定3000架左右规模的表演。

6月17日晚上9点,超万架无人机从南岸弹子石广场腾空而起,组成双编队飞行。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夜空,“星河映江”徐徐展开,星光随“波浪”起伏;江豚跃出“水面”,千里江山图与千古诗句立体呈现;山茶花自穹顶俯视江面,红色花瓣绽放,犹如星河荡漾……上万名无人机“演员”点亮了夜空,聚集在两江沿岸的观众“哇”声一片。

为了兼顾两江沿岸的观众,无人机还需要尽可能飞到江中心,让更多人能看到,这就要求飞行表演达到约760 米的超远距离,而在此之前覃海群及其团队操作的最远距离是500米左右。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覃海群解释,这种距离对于通信、 信号传输都有很大影响。“除了场馆内的基站外,我们还在河对岸架了基站,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使用4个基站来稳定通信传输。”

尾声:从“工业产品”到“文旅基建”的蜕变

飞行表演结束后,所有无人机依照预设路径精准执行自动返航程序,有序归位至智能收纳箱,覃海群与团队成员立即和吉尼斯认证官就最终挑战成功数量进行严谨核查。

“从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角度来讲,无人机挑战数量越来越多,难度也是呈指数增长的。”侯颖在现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确认挑战成功的数量需要精确到具体的个位数字,不能有误差。“我们要取消掉那些起飞不成功,或者中途有故障没有安全返航的飞机,在清点过程中需要非常严谨,要花更多时间。”

侯颖和同事通过现场主控电脑,以及大漠大团队自查出未能成功起飞的无人机数量,对无人机返航情况展开初步核验,但这一方法并未能准确反映无人机情况。

为确保数据的绝对准确,覃海群启动预案,通过航拍技术采集无人机返航落舱影像并实时上传数据,再通过图片对每一架无人机的落舱状态进行细致清点,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细致工作,最终确认了11787架这一准确数字。

“这个结果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覃海群透露,这已是自己第五次参加吉尼斯挑战。从2020年的3051架无人机,到2024年的7598架、10197架,以及一个多月前在越南的10518架和这次重庆的11787架,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次次被推到新的高度。“重庆这次最惊艳,不仅仅是做吉尼斯表演,还配合着灯光秀一起。比如在对城市的地标建筑展示时还做了光影,可以在天空看到跑动的人影。”

“很多时候并非我们主观想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而是客户为了让人记住这场表演任务提出的需求。”覃海群认为,越过1万架的门槛后,行业就不应单纯去比拼数量,而是要比拼内容,如何将表演形式、内容不断创新,这才是行业需要的。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更加成熟,未来可能在主控以及人力方面会越来越少了。”侯颖也表示,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升级,在图案设计和操作、最终执行等方面,还会遇到进一步的挑战。

而从拼数量到拼叙事,从技术堆砌到艺术表达,无人机表演行业正经历从“工业产品” 到“文旅基建” 的蜕变。

幕后:连破纪录后得到马斯克点赞

作为5次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无人机表演企业,大漠大的故事始于2015年英特尔100架无人机表演带来的行业启蒙。

当国内导演遍寻本土团队无果时,大漠大董事长刘汉斌接下了这项国内还没有人做过的表演任务。当时还是南航研一学生的覃海群随导师加入,用手工制作的80架五角星无人机完成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表演,这也让团队窥见无人机表演的巨大潜力。同年,公司正式注册。

2017年珠海长隆的常态化驻场成为大漠大发展的转折点,早期技术的不成熟迫使团队依赖人力,却也倒逼技术迭代。2020年,大漠大以3051架无人机首破吉尼斯纪录,此后开启“破纪录”模式:2024年9月,10197架无人机同时升空,打破“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同时升空”“最多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图案”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得到特斯拉CEO马斯克的点赞。

如今的大漠大已形成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体系,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100+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主导了全球首部《无人机集群飞行表演安全规范》,6次登陆央视春晚并刷新表演纪录。其智能收纳箱技术将3000架无人机的场地需求缩减80%,人力成本降低50%。目前,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30%。

对话:表演“卷”数量就像追求4K画质

就本次再破无人机表演吉尼斯纪录相关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了大漠大副总经理覃海群。

覃海群(右一)及其团队部分成员

NBD:从4月28日在越南协助完成10518架无人机吉尼斯纪录挑战,间隔不到两个月再次挑战,原因是什么?

覃海群:这是我们与重庆相关部门双方协商的结果。今年6月18日是重庆直辖28周年,重庆希望在“6·18”这个特殊的日子能有一个惊艳的作品让外界记住,综合考虑后,双方觉得以无人机表演挑战吉尼斯纪录这一形式会更容易让人记住,而我们正好也成功挑战过多次纪录。

NBD:完成这一次吉尼斯纪录挑战,耗费了多少时间、人力?

覃海群:我们是在5月初就接到了挑战任务,前后有一个多月时间。

这次来到重庆现场的包括公司飞行工程部、视频拍摄、宣传部门以及研发团队等30余人。目前我们无人机挑战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来说应该是最多的,从10000架到超过11000架,每一次数量的增加,其实都是对技术的考验,也需要有更多的技术手段来完成这样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测试,研发团队在现场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完成这些测试。

NBD:在这么多年的无人机表演中,印象中最难的一段时间是什么时候?

覃海群:2017年珠海长隆海洋王国邀请我们驻场表演,既是一次商业机会,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但这一年过得非常不容易,因为当时技术还不成熟,产品不稳定。很多设想无法在技术上实现,只能靠人力,所以过得非常艰辛。

NBD:无人机表演行业为什么喜欢“卷”数量?

覃海群:“卷”数量的背后其实也是秀技术。每架无人机在天空中就是一个像素点,无人机数量越多,分辨率就越高,在夜空呈现的画面就越大、越精致,就像手机屏的画质从720P升级到4K。因此,这也是行业追求无人机表演数量越来越多的原因。这也意味着,市场对无人机表演内容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NBD:有没有担心大众对无人机表演审美疲劳?

覃海群:当然会担心,现在确实很多无人机表演。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把内容做到更精,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内容都要创新。

NBD:在无人机表演中,客户最看重的是什么?

覃海群:最最最看重的是安全。首先是现场观众的人员安全,其次是设备的安全,这就要求无人机需绝对可控。

要进行一场安全的无人机表演,无论是从开始准备的检查还是到最后的降落返航,整个流程都必须保证安全,正因为如此,大漠大的第四代无人机上已经配备了降落伞。

(本文图片均为每经记者陈利摄)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陈利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倾听尼山2025 | 郭沂:道... 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记者 李唐编者按:2025年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在山东...
工信部重磅发声:依法依规、综合... 据工信部网站,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聚焦加快...
杭州多部门联合开展百年古桥防撞... 转自:中国水运网“嘭!”7月3日9时许,京杭运河拱宸桥水域突然传来一声闷响,一艘船舶“失控”撞向这座...
网传美团秘密筹备“快乐猴”硬折... 日前,有自媒体《鹏行观商》报道称,美团旗下对标盒马NB的硬折扣超市项目正式命名为“快乐猴”,将于今年...
低空经济企业“腾飞”前夜 科创... 编者按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不仅重启未盈利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