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新区(长乐区),两岸学子共同畅游,展现出独特的风采。他们漫步在崭新的街道,眼中满是对新城气象的惊叹。现代化的建筑与传统的韵味相互交融,仿佛一幅多彩的画卷在眼前展开。两岸学子一同感受着这里的蓬勃生机,心中涌起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心灵书写着两岸同心的篇章。在这美好的时刻,两岸的联系更加紧密,共同为祖国的繁荣而努力,让“看新城气象,书两岸同心”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
文脉同源笔传情,墨香共染心连心。3日,由福州新区管理委员会、福州市教育局、福州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之新区杯·海峡两岸好文章青少年采风交流活动火热进行中。以“新区新城新生活”为主题,近百名榕台师生组成“公益写作采风营”,深入探访福州新区(长乐区)。
从大气的福州新区规划展示馆,到充满未来气息的智能汽车产业科创基地;从温馨的福州新区两岸融合社区,到风景如画的下沙海滨度假区,大家一路走、一路看,沉浸式感受这座新城的澎湃活力。
两岸学子体验无人驾驶车辆。记者 包华 摄
看城市“新”潮澎湃
说到“新”,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前沿的理论研究、飞速发展的AI科技,还是不断更新的城市风貌?
“是交到了更多新朋友、体验了智驾新技术、看到了快速发展的新城区!”对于来自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准六年级的小学生胡恩皓而言,第一次走进福州新区(长乐区),他对“新”的理解又丰富了,“我要把今天看到的都写下来,分享给同学和好朋友。”
在福州新区规划展示馆,全景沙盘与动态光影交织展示,让两岸学子直观感受到新区的战略布局。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学生陈重廷感慨:“我学的是地理科学专业,本身就涉及测绘和城市规划,和今天参观的内容有很多联系,我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有了更加充分直观的认识。”
无需驾驶员手动操作,在“智慧大脑”指挥下,一辆小汽车顺畅实现起步、转向、加速、超车……在智能汽车科创基地,智能驾驶的网约车成为最受欢迎的参观点。
“没有人手动操作,在后座上看智驾打方向盘和踩刹车的感觉好奇妙。”走下智能驾驶网约车,来自台湾的学生江治錡开心地与一旁的同学交流乘车体验,“从前总觉得这些科技离生活很远,今天体验下来感觉智能驾驶好亲切,好像坐在我爸的车上,把科技融入生活的感觉真好!”
品两岸“融”意暖暖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作为海青荟品牌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不仅要带台湾学子走进福州、了解福州,更期待让他们爱上福州。
当天下午,活动组织台湾学子探访文脉悠久的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温馨如家的福州新区两岸融合社区以及风景如画的下沙海滨度假区等地,进一步领略福州及福州新区(长乐区)的历史底蕴与发展活力。
在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四库全书》原大原色原样影印版,引起不少台湾学子好奇。“台湾商务印书馆也有一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翻阅这些书页,仿佛触摸到了两岸无法割裂的文脉。”一名台湾学子感慨地说。
求学之外,台湾学生如何在福州扎根工作、生活?在福州新区两岸融合社区,大家遇到了首位入住社区人才公寓、首批参与福州社区打造的台胞谢晓非。面对大家充满好奇的目光,谢晓非将自己工作生活的经验娓娓道来。在他看来,大陆拥有广阔的创业就业舞台,值得更多台湾青年亲身体验,“我愿意做大家的‘引路人’,欢迎大家多来新区,多找我交流。”
促融合青春涌动
“我在海边长大,对大海很有感情,也想看不同城市独特的海滨风光。”傍晚,台湾学生吴冠欣与朋友们见到了心心念念的下沙海滨度假区。
以绚烂的晚霞为背景,碧波荡漾的海面与细软的金沙交相辉映,使得标志性建筑海螺塔更显浪漫。大家纷纷举起手机,留下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笑容的合影。“来大陆读书一年,我已经去过海口、厦门、青岛等海边城市,福州的海很漂亮,我也期待能去更多城市看看。”吴冠欣说。
“很高兴能陪伴台湾学子共同见证福州新区的发展成就。在沉浸式参观中,他们目睹了福州新区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与前沿科技魅力,真切感受融合发展的脉动。我们相信,通过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两岸青年必将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在互动中深化友谊,为两岸融合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活动带队老师、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辅导员姚琳说。(记者 吴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