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国气象局印发《金融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全面提升气象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能力,加快打造金融气象服务典型场景,构建技术先进、布局科学、供需适配、运行高效的金融气象服务体系,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气象保障。
《方案》明确,到2027年,统筹集约、组织有力的金融气象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功能先进的金融气象服务平台投入运行,金融气象服务制度框架初步确立,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气象服务模式。到2030年,基本建成智慧精细、协同高效的全链条金融气象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和经济社会效益达到更高水平,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方案》明确发展和丰富金融气象服务场景、建立金融气象服务流程、强化金融气象服务支撑等三项重点任务。
聚焦发展和丰富金融气象服务场景,《方案》将推进巨灾保险气象服务、深化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培育商业保险气象服务、发展金融气象指数服务、探索投融资气象服务、发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服务、推动上市企业气候信息披露、强化风险减量气象服务、发展能源金融气象服务等十项重点任务。
围绕建立完善的金融气象服务流程,《方案》将优化观测布局与数据质量、建设专业数据集、构建算法库、打造标准化产品库、搭建服务支撑平台以及开展服务质量效益评估。
针对金融气象服务支撑,《方案》聚焦科技、人才以及服务机制,加强金融气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气象指数保险、风险减量及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加强交叉学科人才队伍培养,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健全服务机制,深化与重点金融机构“一企一策”战略合作,加快金融气象标准体系建设。
《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金融气象服务步入体系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将显著提升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应对气象灾害风险和绿色转型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作者:史光浩 责任编辑:郭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