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蛟龙盘旋、山洪奔涌,巨人防风氏带领众人疏导千河百港,解除百姓水患之苦……非遗动画短片《防风传说》近日在国际大赛中斩获银奖,作为湖州首部人工智能生成类非遗动漫作品,它以防风氏治水为故事核心,让古老传说在数字时代“活”起来。好的作品必定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防风传说》的成功,预示着地方非遗题材的动画也可以很“开门”。
“门”开在何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湖州故事很“开门”。从《大闹天宫》《葫芦娃》《天书奇谭》等经典动画,到近年火爆出圈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大圣归来》《长安三万里》,中国动画的发展脉络,始终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防风传说》也是如此,它讲述了古已有之的传说,片中“电闪雷鸣、蛟龙盘旋”等宏大场面,是对“防风氏带领众人疏导千河百港”的有力视觉呈现,传递了奉献与担当的精神,这在今天同样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作为湖州非遗IP,《防风传说》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获奖,本身就说明了其故事内核与视觉呈现具备了跨越文化障碍、引发共鸣的能力,在新技术加持下,源自太湖南岸的古老传说,实现静态“保护”到动态“唤醒”的质变,用一种现代且富有魅力的方式,轻松“跨海出洋”。
迎着AI浪潮,动画技术很“开门”。传统动画制作需要面对高成本、长周期、高人力投入的“产能瓶颈”,这使得许多有价值的文化故事因“商业风险”考量而被束之高阁。近年来,“人工智能+动漫文化”新赛道的开启,让湖州动画创作生产转而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以《防风传说》为例,其制作方、德清本土动画企业“浙江漫格”透露,前期策划阶段,AI通过大数据分析观众喜好,快速生成剧本大纲,6个月的打磨时间缩短至1个月,整部约7分钟的作品,仅用两三个月时间便由AI辅助生成。从故事设计到IP孵化,技术的“降本增效”,为湖州非遗题材的商业化开发打开通路。AI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打破壁垒,推动产业发展良性循环,让更多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非遗故事,有了被搬上银幕、与大众见面的可能。
“大情怀才能有大作品,正能量才能有正收益”,创作者将社会效益和价值引领放在首位,作品便拥有了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湖州动画产业正从单纯的“拼制作”向更深层次的“拼剧本”和“内容制胜”转变。其实,一部成功的非遗动画作品,其价值远不止于票房或奖项。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文化IP的起点,通过后续的系列开发、文创衍生、主题授权等方式,推动从单一内容创作到完整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类似的作品涌现。
(张钰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