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嘉)近期,贵州省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为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日前发布汛期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消费提示面向食品经营单位、餐饮服务经营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以及消费者。
要求食品经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污染。不出售被洪水或雨水浸泡、腐败变质、污秽不洁等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受影响的经营单位在恢复经营前,应全面开展自查,认真做好食品清理、环境清洁工作,确保符合食品经营要求。一旦发现霉变或有污染迹象的食品,应及时下架销毁。
要求餐饮服务经营者严把原料、加工、环境、人员和供餐5道关。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不得使用腐败变质、来源不明、受洪水或雨水浸泡变质食材加工制作餐饮食品。规范餐饮加工操作行为,食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障供餐安全。及时清洁、消毒加工场所及冷冻冷藏设备。完善“三防”设施,及时清理餐厨废弃物,防止有害生物滋生。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应取得健康证明,保持良好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严格按规定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要求,及时排查和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采取措施,保证供餐食品成品不受污染,符合要求等。
要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在配送贮存过程中加强食品安全防护,不配送被污染的食品。加强骑手健康管理和培训考核,做好配送车辆的日常清洁消毒,确保配送过程中食品不被污染。
消费者在采购食品时应注意3件事,选择储藏条件较好、符合卫生要求的正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感官性状正常的食品;在购买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前,看清食品是否符合相应贮存条件;不购买包装有破损、鼓包的食品。注意不要一次性采购大量食材,饭菜现吃现做,尽快食用,及时冷藏剩余饭菜。
在烹饪时,消费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清洁。认真清洗消毒烹饪用具和餐具,不使用污水清洗食品;分开制作生熟食品,烹饪熟食时应注意将其烧熟煮透。此外,应注意储存食物场所的环境卫生,做好防蝇虫、防鼠、隔水防潮措施,把易变质的食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保存;冰箱若遭雨水浸泡或断电超过24小时,在食用冰箱内食物之前,应确认是否腐败变质,如果食材腐败变质,应及时丢弃。
消费提示特别提醒消费者,食用剩余饭菜前要确认食物未变质,并重新将其烧熟煮透。不饮用不洁净的水,不食用淹死、病死或来源不明的家畜家禽以及各类水产品,不食用被水淹水泡变质蔬菜水果以及霉烂变质的粮食,不采食野生蘑菇、野菜、野果等,不捕捞食用野生河豚鱼及其制品,预防引发食物中毒,不随意捡拾洪灾水域漂浮物或洪水冲刷地面后留下的动物尸体和野生植物。
消费者还要注意,在外出就餐时,应选择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就餐,自觉抵制无证无照经营单位,避免食品安全隐患。对于小龙虾、食用沙拉等高风险食品和感官异常或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应立即停止食用。汛期过后,要及时对居住环境进行清洁,谨防发生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