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心跳在胸中重启,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白衣天使执灯为我照迷津,共写这生命奇迹……”近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举行人工心脏成功开展四周年暨瑞华‘重症心衰’专项基金启动新闻发布会。
4年76位患者开启“心”征程
四年前,随着江苏省人民医院首例患者因接受人工心脏手术而重获“心”生,迄今共有76位终末期心衰患者因为植入人工心脏而开启“心”征程。
“我在省人医接受人工心脏手术已有四年,是人工心脏让我的生活没有提前画上休止符!”活动现场,正带孩子出门旅行的刘先生在录制视频中激动地说:“四年里我已习惯背着小挎包出门,习惯在人多的场合里下意识保护它,习惯每晚睡觉时轻微的机械声,带着它我依旧从事之前的工作,也尝试过戴着坐飞机、在厨房张罗一桌饭菜、陪着家人‘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人工心脏给我的第二次心跳。”
现年45岁的朱先生作为患者代表发言。他动情地表示,自2020年起他便被心力衰竭折磨,辗转多家医院就诊,治疗效果均不佳,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去年9月,我出现呼吸困难,到当地医院时发生心梗,心脏都跳不动了,最终戴着ECMO转至省人医,接受了人工心脏手术,如今我几乎和正常人一样,爬楼也不累了,终于可以大口呼吸新鲜的空气,重新拥抱我的新生活!”朱先生发自肺腑的发言让现场的患者和家属都颇有共鸣。
此间有爱!这笔善款定向救助人工心脏植入患者
活动现场启动“瑞华‘重症心衰’专项基金”,开启承载着“大爱托举‘心’生”寓意的“希望之盒”。
据了解,瑞华“重症心衰”专项基金是由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设立的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专项公益支持计划。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江苏瑞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斌介绍,作为省内原始基金规模最大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截至2024年底,累计捐赠超4.5亿元,帮助困难人群16.9万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重获希望的人生故事,这不仅是对患者的医疗救助,也是我们对医疗事业发展的坚定选择,希望‘重症心衰’专项基金让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为健康江苏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人工心脏技术,从开始研发到临床使用,到后续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因此该项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这笔慷慨捐赠,不仅是对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人工心脏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爱心企业践行公益担当的生动体现。”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丁强在致辞中表示,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科研精神,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丁强说,“也期待越来越多的社会热心人士关心关注终末期心衰患者,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投入到重症心衰患者的救治当中来。医院也将继续努力,把社会各界的关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广大患者。”
未来可期!纯国产人工心脏为心力衰竭患者带来希望
“目前国际上对于终末期心衰长期使用人工心脏治疗的比例已达到85%左右”,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介绍,四年来,该科在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76例患者中,包括14例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6例ECMO桥接、2例经皮左心室辅助桥接以及省内首例集成式双心室辅助装置植入等,术后患者心功能都得到了显著改善。”邵永丰告诉记者,该院组建了手术、麻醉、体外循环、重症监护、护理和康复等全面的终末期心衰综合治疗团队,“同时我们也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和完善的技术发展策略为患者保驾护航,相信在专项基金的支持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得以进一步普及推广,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邵永丰教授说。
通讯员 何雨田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
下一篇:九坝印象:身心皆安清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