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俊科
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商河县教体局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花棍儿舞、花鞭鼓、鼓子秧歌等非遗、纷纷走进校园,不仅让广大青少年认识非遗、增强非遗保护意识,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下了根。
花棍舞2017年被确定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商河县怀仁镇中心小学自2010年开设花棍舞校本课程,至今已传承15年。该课程由非遗传承人王希贵指导授课,教学实行“师传生、老带新”模式,自二年级开始练习原地打、四面转等基本动作,三年级掌握对打跑、快打等基本技能,四年级开始参与表演活动,形成完整的传承链。王静、郭燕等指导老师不断创新,在传统打法中尝试融合多种运动元素,既能跟随鼓点舞动,也可与现代音乐结合,既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技艺,又不断探索创新发展道路。
2016年,在山东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华梦、校园情”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商河县怀仁镇中心小学参演作品《棍舞飞扬》获二等奖的佳绩。2023年5月13日,商河县怀仁镇中心小学花棍舞代表商河县参加了第一届济南“泉·未来”学生节,同年6月2日,参加了山东省2023年教育系统全国“爱眼日”主题推进活动,均获得好评。
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鞭鼓引入校园体育课程,以“传承非遗,培育新人”为己任,实施“1113”模式,旨在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组织专家编撰了专属的花鞭鼓教材,三年级开设传承非遗体育课,使每个学生在感受非遗华彩中锻炼体质。商河县文化馆、非遗传承人张继福重点指导,学校着力训练打磨,三方协同文化传承成果显著。在2016年“中国梦 校园情”山东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展演中荣获最佳表演一等奖; 2020年,学校编排的花鞭鼓舞《鼓韵流长》和《花鞭鼓舞俏妞妞》荣获济南市新创作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表演一等奖;2022年,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花鞭鼓舞入选“泉润非遗 文传校园”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项目;2023年,80多名学生获“泉城非遗娃”称号;2024年,参加县校园文化艺术节荣获传承奖。
济南新技术应用学校积极开展“鼓子秧歌人人学”非遗传承教育新模式,将鼓子秧歌设为校本课程,并与体育课融合,聘请鼓子秧歌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指导,让学生直接接触并学习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丰富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内容,打破了传统音乐、舞蹈教学的界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艺术学习体验。通过分层教学、趣味活动与文化探究,让学生在动与静、学与玩中成为非遗的“体验者”和“传承者”。
近年来,学校鼓子秧歌队参加了全市、全国职教活动周开幕式,山东省第七届文博会、2021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开幕式、第三届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第十七届中原民间艺术节等各类活动,并在2022年全国“群星奖”广场舞大赛中取得山东省第一名成绩,入围全国大赛。2024年12月登上了《启航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舞台,将商河非遗再次推向全国观众视野。
上一篇:在国家博物馆探索时空
下一篇:苏州科技城为青年人才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