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日报
本报讯 记者王春 通讯员夏建刚 近日,一场推动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司法协作正式落地。浙江东阳、上海松江、山东青岛黄岛、陕西西安雁塔、湖南长沙开福、江苏无锡滨湖六地法院共同签署《关于开展跨域司法协作 共护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标志着覆盖东西部重要影视产业聚集区的司法协作机制正式建立。 《协议》聚焦影视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痛点,着力在信息共享、案件协同、经验交流三大领域深化合作。六地法院将通过共享司法数据与行业动态、协同处理跨域案件、定期交流审判经验,为影视全产业链提供更优质、协同、高效的司法服务,合力构建促进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签约仪式后举行的研讨会上,六地法院联合发布《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其中,东阳市人民法院审理的“陆某等侵犯著作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成为焦点。该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机制优势,在精准定罪量刑的同时,高效解决民事赔偿诉求,实现了打击犯罪与权利救济的有机统一,有力震慑盗版侵权行为,彰显著作权全链条保护的司法智慧。 面对影视产业技术变革带来的新挑战,东阳法院民事审判三庭庭长王伟侃在专题研讨中指出,需重点关注AI生成内容权利界定、网络侵权复杂化及跨域保护机制适应性等问题。 活动中,东阳法院分享该院以牵头签约、提供示范案例等多维实践为基础,探索形成的“跨域协作+全链条保护+技术响应”影视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为筑牢全国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格局贡献“东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