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安晚报
小区里的植物很多,经过十多年的生长,树已成荫,花也成簇了。阳光从树荫间斜射下来,有散漫而又清新的味道。在树荫下走,一抬头,发现枇杷已经熟了,觉得有些突然。“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是清晨刚读到的句子,而此刻,却看见那些浅黄的枇杷在深绿的叶间挂着,它们已经熟了。
读到这句熟悉的诗时,并没有特别的感触,等看到枇杷黄了的时候,却多了一些惊喜。树上,一小串一小串的枇杷,仿佛是在我刚看了一会儿书的时间里,便熟了,忽然就觉得非常有趣。只是看了会儿书,枇杷就熟了吗?倒也未必,可我还是会喜欢这样的错觉。有时,错觉要比现实可爱得多。
有一年春天,从北京坐绿皮火车南下,特意选了靠近车窗的位置坐下,贴着车身,听火车哐当哐当地响着,觉得很真实,仿佛又回到上学时坐火车的那种节奏,慢慢地,也不急着赶时间。
火车到山东境内停在车站时,看到站台上有人在叫卖新鲜的樱桃。堆着樱桃的篮子里,还插着几根碧绿的樱桃枝叶,一颗颗橙黄、绯红、深红、紫红的樱桃,如宝石般,有诱人的颜色。隔着车窗,买了点樱桃,放在面前小桌板上的书旁,尝了尝,画意之外,樱桃甜得馋人。仿佛只是看了会儿书,樱桃就熟了,熟得那样惊艳。
这些年,读的书越来越杂,我知道这样的习惯并不好,可是也没有办法,已经习惯了。书是越来越放不下了,只能拉拉杂杂地读着,不愿中断。哪天不读书,总感觉那天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心里有空落落的慌张。春天时,只是看了会儿书,花就次第开了。过了春天,也只是看了会儿书,那些果子就熟了。不只是枇杷和樱桃,还有桃子、杏子、李子、树莓等等。
本来以为,只是看会儿书,果子就熟了。后来发觉,尝到新熟的果子,忽然就想起读过的一些句子,一些书,它们的味道有某种相似处,却又不尽相同。就像听到朋友在聊到惠州时,我忽然就想到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想起饱满多汁的荔枝滋味。
看会儿书,果子真的就熟了,它在书中、在枝上熟了,别是一番滋味。